- 相关推荐
《出师表》二十问 学案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1.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2分)
3.第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 和诸葛亮_ 两件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4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2分)
5.文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 ;② 。(用原文回答)
6.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
7. 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
8.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9、“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10.第2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1.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1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13.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14.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5.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6.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17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18、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19.由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20.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
1:宫内朝廷宫中府中
2: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
3:三顾草庐 \_临危受命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忠心耿耿淡泊名利 有谋略
5: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6、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7:(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8、(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10: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11:“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12: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13、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14、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5: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答出两点即可)
16、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17: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8、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19、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2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郑曦
【《出师表》二十问 学案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浅谈学案设计07-13
《问银河》教案设计07-07
出师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6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问小草,问小花》11-20
苏武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09-13
女兵墓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