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时间:2022-03-03 16:18: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

  教学重点: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8min)

  切入文题,直接导入。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

  【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

  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

  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

  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

  平日则更为强烈

  【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

  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而杜鹃鸟的啼叫声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又常用来表思乡之情,这里杜鹃啼血是用来表示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5min)

  前面说老舍的语言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实际上是指老舍的语言带有浓郁的北京话色彩,而北京话的鲜明特点就是儿化音与丰富的语气词,接下来,老师请两组同学(两组同桌,先自由后点名)朗读全文,希望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西西地品味出老舍这种丰富的语言特色

  三、点拨字词与词语辨析(到此,导学案前三部分内容结束)(5min)

  四、深入文本,讨论研习(25min)

  【问题一】请同学们先快速默读前三段,宏观上把握住作者的总体情感,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地对它加以探讨

  【明确】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原文)。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一段,第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些什么?-交代作者写北平的视角,即“我的北平”(原文中的话),“范围上的那点,牛的一毛”-对话栏中说到“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作者就是想通过追忆这种为他所最熟悉、融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的北平来表现这种爱的

  【问题二】作者既然用“说不出”来定义他对北平的爱,那么第二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以母爱作类比来渲染这对北平的爱-“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这种类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么?这一类比形象且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

  【问题三】作者将对北平的爱与母爱进行了类比后,唯恐读者还不清楚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爱,所以作者在接下了文字中就试图向读者阐明他与北平的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之爱北平也近乎于这个……可是我说不出来!”,想想看,作者认为他与北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用原文回答)

  【明确】血肉相连的关系。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

  【延伸】故乡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而我们之所以对故乡怀有如此深深的眷恋,不正是因为我们从故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中看到了自己一路渐行走来的身影么?故乡不正是我们记忆的根,或归宿么?

  【小结】作者是如何层层渲染这对北平所无法言明的爱的?

  1、写作视角:我的北平(作者对北平的追忆是为他所最熟悉的,自然凝聚着作者最深

  沉的情感)

  2、类比手法:将对北平的爱比作母亲的爱(为作者熟悉的北平,却道不出其中的爱,

  所以作者选择了以类比手法来传达自己对北平所拥有的那份不同寻常而又如此深

  沉的爱)

  3、阐明与北平的关系:血肉相连(作者又唯恐这种爱传达得还不够明晰,所以进一步

  阐明自己与北平的关系,以此确认自己对北平的爱不是虚无而缥缈的,而是真真正

  正地融化在血液里的刻骨铭心的爱)

  【问题四】作者说,自己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的,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作者已经饱含深情地渲染出了这种难以言明的爱了。那么,作者究竟是在爱北平的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4-7段,想想看,羁旅在青岛的作者追忆了北平的那些具体物象或特点来具体表现这种爱的?简单点儿,同学们可以顺着这条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即每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北平(环境、布局、物产)的哪种特点?

  【明确】第四段(小组发言)

  1、“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感到寂苦”,家是温馨的,巴黎作为家会感到寂寞、苦恼。因为要么“太旷”,“太旷”了寂寞;要么“太热闹”,

  “太热闹”了苦恼。

  2、“使我能摸着──……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老舍用平平淡淡的语言描绘了城墙、水潭,水中蝌蚪,苇叶上的蜻蜓,却营造出极浓的环境氛围──安适。

  3、“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动中有静”,这句是老舍讲述安适的北平中的热闹。不像一般人那样,可能会写××地方、××地方热闹,但全城会处于闹和静的和谐之中,在这里他以动静相生的“太极拳”作比,是不是更加形象而富有文学魅力呢?

  这一段中老舍写北京的环境怎么样?安适温和

  第五段(小组发言)

  1、“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使他们成为美景”

  这一段老舍写北京的布局怎么样?(原文中的话)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第六段(小组发言)“我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还不愧杀!”

  这一段老舍写北平的物产怎么样?丰富天然

  【小结】老舍通过写北平与巴黎等其它城市的比较,来凸显北平环境的自然温和,北平布局的人为中显出自然,北平物产的丰富天然,一句话就是通过对比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处处“自然”(板书)的偏爱之情。

  【补充1】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之道不仅仅渗透在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之中,而深深地印刻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补充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的主体段落4-7段,老舍处处是将其他城市与北平作了比较从而凸显出北平所独具有的特色的。那么,这种用类似的或有差别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便是衬托,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说得典雅点儿就是“烘云托月”,而运用衬托这种手法可以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的鲜明特点

  【末段】华兹华斯说:“诗是情感最强烈的流动”,那么散文作为一种用诗的语言写就的文体,在情感最真、最深而不可抑制的时候,便产生了令人分外震撼的感动,请同学们西西体会老舍的情感并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末段】读诗需要知人论世、需要以意逆志,我们对于文章的深层理解与把握也离不开这两种途径。同学们,这篇文章是老舍写于1936年日本肆虐中国的时候,那么作为历史遥代呼应的今天,在这依然特别的日子里,老师希望和同学们一起,再次朗读最后一段,深刻地体悟一个饱含民族危亡之感的知识分子所具有那份对祖国的沉沉眷恋之情

  【艺术特色】1、京味儿语言。

  2、类比、对比的衬托手法。

  3、生活化的细节描写。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导学案上“课后延伸”的两个问题与“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决生字词,握大意,理解主旨;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写法,对比、类比等手法。

  (3)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

  (2)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写文章表达感情时,不一定要选择雄伟壮观的景物和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情到自然最为真”。

  情感目标:

  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

  文章通篇写的都是对北平的思念与眷恋。无论直抒胸臆,还是以情驭景,用动情的眼光看故都风物,处处闪耀着一个“情”字,处处可见绚丽动人的'光彩。所以,深入领悟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方法:

  1、指导美读。入情入境的朗读有利于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整体感知时要朗读,品味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时也要朗读。

  2、课堂协作讨论。这一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其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讨论,训练了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基础知识与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问题一: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平人,写作此文时正羁旅青岛,想念北平却不得相见,这种“想”是一种动情带泪的思念。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上注出。

  问题二:

  老舍心中最美的景物有很多,可他的笔下选取了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并思考为什么选取这些?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真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老舍先生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2、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三、学习指导

  1、文学常识

  请同学默读《自学丛书》P45文学常识,1分钟后指定同学简述。

  2、整体感知

  指定几名同学朗诵全文,其他同学做好以下工作:

  (1)正音:

  (2)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北平的强烈感情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先独自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后,同桌间交流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那这个想字能不能换成写?为什么?

  2、文中出现了四次说不出,有何作用?明明反复说说不出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感到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3、他爱的是北平的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概括。

  4、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老舍专挑墙根、院子、花花草草的写呢?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点?

  5、体味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提示:A、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比喻、对比、衬托、引用、反复、拟人等)

  B、可以从表达方式上研究(议论、抒情、叙事的地方)

  C、可以抓住重点文句领会文义(主旨句、呼应句、含蓄句等)

  五、展示质疑

  指定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总结。

  六、达标检测

  做P45《学业达标训练》一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老舍对北平的爱,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让学生理解对比、类比的表现手法和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想北平教案、课件、说课稿、教学反思(陈林芳)。

  教学重点:讲读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选材的方法与好处。。

  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演示图片、播放歌曲。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乡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沃土,故乡是寄托我们灵魂的巢穴。当你身在故乡时,你正被幸福所包围;当你漂泊他乡时,你将被乡愁所缠绕。今天,让我们走进老舍,去体会老舍对故乡的挚爱深情。

  二、老舍简介

  老舍,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所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描写北平生活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作。他关注平民,关注底层,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茶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大作家。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四、读准字音:

  廿七(niàn)黏合(nián)什刹海(shíchà)僻静(pì)韭菜(jiǔ)菜圃(pǔ)

  五、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第1-3段:表达作者爱北平。

  第4-7段:具体写北平的.可爱之处。

  第8段:总写作者想北平。

  (二)、研读第一部分

  1、第1-3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2、怎样理解作者“爱北平而说不出”?

  明确:说明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形容这种爱?

  明确: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把爱北平与爱母亲作类比。

  (三)、研读第二部分

  1、第4段说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复杂、有边际、动中有静。(演示图片)

  对比,巴黎太热闹、太空旷与北平有边际、动中有静形成对比。

  2、第5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布置匀调、自然。(演示图片)

  类比,把巴黎布置匀调还差点儿跟北平布置匀调作类比。

  3、第6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拟人。

  4、第7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使人接近自然。(演示图片)

  对比,把北平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跟伦敦的工厂成天冒烟作对比,教案《想北平教案、课件、说课稿、教学反思(陈林芳)》。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示例:故宫、天坛、地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潭柘寺、香山、天安门、八达岭长城等。(演示图片)

  5、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老舍为什么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呢?

  明确:老舍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择普通市民熟悉的事物来写,表达了北平的普通百姓热爱北平的感情,让读者体味北京人那种特殊的文化心态,感受有着悠久古老积淀的真实的北京。

  (四)、研读第三部分

  本文的结尾好在哪里?

  明确:与前文“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相照应,结构严谨。

  表达了作者忧虑国家、思念家乡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表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结尾段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六、内容归纳

  七、结束语:让我们聆听李谷一演唱的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寄托对北京的爱,对家乡的爱吧!播放歌曲我最爱的还是北京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相关文章:

必修1《想北平》教案08-02

想北平教案教学设计07-29

《想北平》语文教案08-01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1篇)11-02

想北平课文鉴赏07-30

《想北平》教学设计08-02

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教案07-29

人教版高一必修《过秦论》教案07-29

《断章》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