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文化圈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认为语文新课标强调了人的综合素养,突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体现了能力的多元开发,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融合,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整体上升。新课标实施以来,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变得开拓、创新、丰富、健全,在语文讲坛上绽放了前所未有的奇葩。
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媒体化,学习过程程式化,探究方式表面化,思维模式一元化的现象并不鲜见。教师借助于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理解只局限于让我教什么,怎样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的内容,而不知道具体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因此,常常围绕着教材打转转,往往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本着熟能生巧的常理,按照高考的框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由于训练繁多,导致师生“学而生厌”、“诲而生烦”。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复制、克隆,每堂语文课都是毫无空隙的充盈,毫无闲暇的拥堵,而且,从不停下来给自己一个调整喘息的机会,更不关注受众的心理,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就会日益走向肤浅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长久以来,一些有识之士致力于探索语文的教改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问题上,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构建文化圈让学生感受语文魅力方面加以探讨。
一、纯粹教学的缺陷和构建文化圈的必要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与能力不能截然分开。没有知识也就无所谓能力,但有了知识,也不一定有能力。同时,能力又影响人们获得新知识。学生在纯粹教学中能够获得基础性的知识,并不等于就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因为这种纯粹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首先,纯粹教学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却忽视了学生主体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纯粹教学没有给学生创造适当的环境条件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再次,纯粹教学空间狭窄,信息量少,造成学生的知识储存老化,与现实脱节,无法适应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最后,纯粹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研究和开发语文的文化圈,使其为教学服务,显得十分必要。
二、“文化圈”的特性和功能
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讨论性教学,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教学氛围。这实际上是团体心理优势。我们把一群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活动的一个组合称之为“文化圈”(特指)。
(一)“文化圈”的特性
适用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圈不同于社会文化圈,其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丰富性和先天的教育功能。由于它的组成、规范、目标、活动都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关,因而它的语文专业性较强。它的丰富性是由语文课本身决定的。它的先天的教育功能是由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参与者的角色特性所决定的。
(二)“文化圈”的内聚功能
文化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一,“文化圈”的归属效应。我们在举办教学活动时常常发现,学生在这一时期内,对所举办的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甚至是全身心地投入,并排斥其它活动,在思想上具有较强烈的倾向性,在行动上表现为支持团体的活动,反对否定自己“文化圈”的活动,具有较强的归属感。
其二,“文化圈”的强化效应。这是指对某个成员、某种观点的共同支持或贬低,成为某个成员行动的动力,某种思想消长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某种见解或者一篇作文、一次演讲能够得到所处文化圈的同学鼓励,就会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其在语文的某一方面继续发展。因此,文化圈的强化效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文化圈”的整合功能
文化圈的整合功能是指其对于各个侧面的语文素质进行综合,从而达到目标的功能。
文化圈之所以能逐渐对学生的几种语文素质加以整合,使之素质或知识最终内化成学生个人的语文能力,原因有两个:
一是文化圈的强化学习作用,就是学生在文化圈内,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习。
二是文化圈的智能互补作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经常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写作也是如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要养成经常动笔的好习惯,具有浓厚的写作兴趣。两种因素相辅相成,偏重了一面,就会产生互不协调的结果,造成作文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文化圈则具有互补作用,能使学生互相切磋,互为榜样,互相熏陶,进而互相竞争,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达到平衡,达到课堂教学上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文化圈”的构建对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作用
研究和探索适用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圈及其功能,有弥补纯粹教学方式缺陷的作用,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现场资源、学生经验、自身优势对教材进行再开发,设计适应性的方案,进行创意性的教学。笔者试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一)提供想象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创造性,因此,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可以组织读书会 ,以读书为形式,以发展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开展定期的读书活动,并有意提出一些想象性的话题,让学生去想象。
例如,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材料:打开电视机,动画片时段几乎是日本和美国动画片的天下,国产动画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百分之十五。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的个性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如果你是一个动画设计师,应该怎样增强中国动画片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样有组织有秩序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
(二)组织定期的朗诵会和文学研讨活动。朗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读者的再创造,更好的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魅力。经常组织朗读活动,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朗诵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研讨活动能充分体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可以成立文学社团,组织写作小组,邀请教师举办讲座,或进行作文、文学知识竞赛,形成浓厚的文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受到熏陶,推动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根据文化圈整合功能的特性,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通过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评比,达到以先进带后进、集体整合、全员进步的最佳效果。
总之,研究并开发语文学习“文化圈”的功能和作用,是对纯粹式教学模式的必要的补充。开通第二教学渠道,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郭淑湘
【构建文化圈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04-10
略论生命化语文课堂的构建12-17
谈谈如何构建语文新课堂(苏教版教学论文)12-16
激情,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07-10
构建人本主义的语文教学观(网友来稿)12-16
作文:贝多芬的魅力05-12
色彩的魅力说课稿01-25
魅力叙事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