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21

时间:2024-06-29 07:28: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现代文阅读21

 3.对原文中有关材料进行错误地引申与分析,然后推断出一种错误的发展趋势。

高考现代文阅读21

     此类试题一般有一定难度,做题时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及思想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然后对试题中的要求及提供的选项仔细分析。

有时命题者“无视”原文信息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已然”“未然”混淆,或者“或然”“必然”不分,造成以假当真,超前肯定,言过其实。如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C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害。”原文的相关信息是:“在美国栽种的那种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是一个可能判断,可选项却把它看成既成事实,显然与原文有悖。

4.强加因果逻辑关系。

命题者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0题A项:“沙尘暴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原文与此相关的信息有两处,一是“澳大利亚的沙尘暴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另一处是“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回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由这两处信息可知,沙尘暴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有利也有弊,带来的好处是“土壤肥沃,减缓酸雨的发生”。从题干的表述来看,对原因的表述是符合原文的,但由“因”而推及的“果”却是错误的,因为原文重点论述了“由于人为原因,沙尘暴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大灾害”,而且表述中用了“必将”一词显得太过武断,两者并无必然的因果逻辑,这样的字眼在答题时千万不能放过,它往往就是命题人设置的干扰点之一。

【应对策略】

1.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这类题目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题目不同,不能只是简单地比照原文的句子,找出区别;因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的。因此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

   2.抓住文章中的隐含信息。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很不容易,因为原文中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在推理时要注意联系文章实际,对每句话进行判断,第一个分句是否和原文相符,第二个分句是否也相符,有时候,只是一个分句与原文意思一样,同学们就选了这个答案,是有失妥当的,其中的那些在原文中没有字面上的信息的,是否有侧面信息能够肯定是正确的。

   3.注意一些特殊的词语。特殊的词语常常给我们一些特殊的提示作用,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试题中要点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人们产生了某方面的想法,只有……才能有某方面的结果,必须……否则将不能实现,……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作者对这一点是持否定(肯定)态度的,可以进行某项试验,已经找到了某方面的方法(结论、线索),与某种现象(做法、问题)一样此问题也将成为……,等等。把这些词语和句子抓住,每当遇到时,要反问自己,这样的说法是否有据可依。

 

罗小平

【高考现代文阅读21】相关文章:

高考现代文阅读1909-16

高考现代文阅读临考指导09-12

现代文阅读的途径10-13

契诃夫《乞丐》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03

《天嚣》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0-27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林清玄作品06-08

老人与牛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02

小人物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0-30

李培俊《橘子》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8-30

患难之交毛姆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