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时间:2024-08-18 05:11: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出师表》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出师表》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1、了解表的特点。 

2、通过诵读,领会文章大意。 

3、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 

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5、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6、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的确,《出师表》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传诵,那么(陆游在《书愤》)中怎样评价《出师表》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因足智多谋、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出师前写下了传唱千古的表文《出师表》,向后主陈说了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正音,范读。 

殂 cú   陟zhì   猥wěi   诹zōu  夙sù  遗wèi 否pǐ  裨bì   咎jiù 

3、学生朗读课文。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通假字

3、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路)   咨诹善道(方法)                         

遗   以遗陛下(给予)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   

为   俱为一体(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无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行   然后施行(实行)     性行淑均(行为)     行阵和睦(行列) 

益   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4、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对) 

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遂许先帝以驱驰(而)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把) 

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四、分析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出师表》这篇文章并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文章,我们说,读文章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读清作者的思路,写文章的时候作者他自己有一定的思路,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了解他的思路,那么,我们看看,我们今天学习《出师表》这篇名篇,板书《出师表》,那么我们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出师表》的,在上节课老师提到了陆游在《书愤》中有一句是评价它的,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句?提问后板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文,那么,我们看看他的思路,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9),那么作者首先写什么?大家看看课本。板书:(分析形势,提出建议),1~~5:;接着写什么?(自述经历)6~~7:;再写什么呢?(各方职责)8;最后写到什么?(结束语,表心情)9

所以,《出师表》它的整个内容主要是这样,以出师为中心,首先:在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其次,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和效忠心愿;接着重述前议,要各司其职;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那么,请同学们看看黑板,(画线),大家发现没有,它有一个怎样的特点?所以整篇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这样的,他出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什么?(北伐)

那么。我们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们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吸取他的智慧,那么我们想想,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吸取诸葛亮哪些智慧呢?下面我们进入深层次的分析:

2,第1自然段

  教师:同学们,诸葛亮北伐,以图中原,实现兴汉大业,为何要在临走前向君王刘禅奏章呢?(因为刘禅懦弱无能)鉴于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因此,诸葛亮向刘禅奏章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如何进行奏章的。

(!)全班朗读,思考:

A、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当时的有利条件又是什么?

B、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C、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D、 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提问,教师归结)

A、 明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板书),

教师:那么蜀国是不是没有利的条件呢?不是,那么,有利条件是

B、 明确:“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教师: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完先帝之业。那么,面对客观条件(不利条件)与主观条件(有利条件),作为蜀汉的国君应当实行怎样的政策呢?由此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E、    C、明确:“开张圣听”即要广泛听取意见政策,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此意是(广开言路),诸葛亮提这一意见其目的是:诚宜“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假如不广开言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教师:“开张圣听“自然是主要的政策,那么诸葛亮还向刘禅提出怎样的建议?大家看2自然段

  (2)全班齐读并思考:

A、作者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明确:“严明赏罚”,作为国君跟宫中亲近,跟府中疏远,如有所偏私,则会造成“内外异法”,即宫中府中法令不一;因此作者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如有作奸犯科以及尽忠立功者,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执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强调依法办事,由此才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教师:作者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意见是什么?(亲贤远佞)大家读3~~5自然段。

作者在出师前在内政上(宫中)作了怎样的安排?大家看看第三自然段。

首先作者想到的是(宫中之事),向后主刘禅举荐了贤才,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而作者还特别强调这些贤才都是谁简拔的?(先帝)板书:(先帝简拔之臣),由此提出具体做法:“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这样就能够得到怎样的好处?(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教师:那么作者除了在内政上作了安排外,还在什么上作了安排?(军政上)板书:(营中之事)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作者在军政上举荐了谁?(向宠),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从前试用此人,先帝是如何评价的呢?(先帝称之曰能),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教师:这两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都是为下文说“亲贤臣”张本。且看第五段:

  教师:1、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教师: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亲贤远佞的利与弊。

  教师:先帝在世时痛恨叹息谁?(桓,灵二帝昏庸误国)由此使后主引以为戒,促使后主要亲贤远佞。

  教师:诸葛亮在宫中之事中举荐了郭攸之、费讳、董允,他还向刘禅补荐了哪些贤才?(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说明“亲贤臣”才能是国家兴旺发达。

小结:第一部分,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三条建议,在表达方式上是运用寓情于议,,具体地说,在议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分析第二部分:

  1、全班齐读6~~7自然段

逐句分析第六段:

A、 叙述  本志: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B、   叙    猥自枉屈,三顾茅庐:

             先帝: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C、  叙    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教师:本段。。。。。。。。(见教师用书P558)

逐句分析第七段:

  A 、 叙    托孤之事

  B、  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C、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D、  补笔

小结:第二部分表达方式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名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的心愿。

(三)分析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以下具体看《教师用书》和《教学全解》

 

杨思立

【《出师表》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赵州桥》教学设计(语文版) 教案教学设计09-12

出师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6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9-11

《出师表》语文下册教案07-26

《出师表》语文下册教案3篇07-24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5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5-18

《出师表》教学反思出师表教学反思简短05-21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07-01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