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浅析
淮阴师院附中 童蓓蓓
内容摘要: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递着知识,也肩负着育人的重担。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堂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功不可没。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呢?显然光靠电视新闻的宣传,以及一星期一节的思想品德课已远远不够。法制教育应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凭依,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识,才能充分体现语文课的实用性。
关键词:看、想、论、悟、学
一、从语言中看“法”。
语文课的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可以说上谈天文,下论地理。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所有文章都是由词语组成的。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充斥眼帘,不乏出现一些具有法律意义的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他们的意思时,还可从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假公济私”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申告诫学生,如果我们将公有财产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侵占行为。再如,“睚眦必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极小的怨恨也要报复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教师还要从法制层面教育学生要有宽恕之心,如果别人碰了我们一下,就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的做法往往会激化矛盾,将很小的事情扩大到无法收拾的局面,甚至违法犯罪,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我们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这根准绳的制约,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只有也只能高举法律这面旗帜,什么以暴制暴、以牙还牙只能害人害己。
二、从文中联想“法”
课文教材有一部分篇目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在语文《明天不封阳台》一文中,“我”为了一只受伤且怀有身孕的鸽子而决定不封阳台,以此来表示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周边有没有破坏自然,屠杀生物的行为的存在。这时学生们就会联想到有人滥砍滥伐、乱扔乱倒、滥捕滥杀,致使我们现在的天空不再那么蓝,河水不再那么绿,草原不再那么充满生机。什么温室效应了,泥石流啊,臭氧层空洞了,物种灭绝了等等接踵而至。从而教育学生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然的话,破坏自然就是在毁灭我们人类自身。告诫学生这种行为已触犯了国家法律,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当有人恶意破坏时,我们应将他们绳之以法,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三、从人物中论“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都注重歌颂鲁提辖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高尚品质,而郑屠作为对立面,他仗势欺人,自私可恶,被鲁提辖打死真是大快人心。但细细考虑下这样讲会不会引导学生走入以暴制暴的歧途。这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即使罪恶滔天,你也无权结束他人的生命。生命权是至高无上的,都应交托法律进行制裁。
四、多读好书悟法
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可以塑造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什么 “四大名著”、《堂吉诃德》、《老人与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以及《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优秀刊物杂志都可建议学生多读。许多人生道理都蕴含其中,教导学生要行得正走得直。
五、从活动中学“法”
教师可以多动脑筋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学生沾上毒品就将毁掉一生,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来回报父母和社会。还可举行“珍惜时光,告别网吧”的手抄报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就能清楚地认识到网吧的危害。另外,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什么样的行为就触及到了国家法律,要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可以将学生从课本拉回到现实,不做无用的书呆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这门学科更好地为学生所用。
童蓓蓓
【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浅析】相关文章: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网友来稿)10-24
浅析环境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07-05
语文教学中,谁是首席?(网友来稿)08-01
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发问10-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07-08
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06-11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地位(网友来稿)09-12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两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