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浅析
时下,小学阶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初中阶段却未形成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笔者认为:长此以往,贻害不浅,一则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形成,从广义上说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基础不牢固。从狭义上说对学生健康人格素养和综合全面能力形成制约。二则不利于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丰硕成果的巩固,会导致诵读活动流于形式或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九年义务的基础教育中两个组成阶段的脱节,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在初中阶段重视名著导读,引导学生经典诵读,并形成一种定制,意义非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阶段)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我们细究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状况更令人堪忧,完全不能完成《标准》中的要求。
一、 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
1、教学主管部门方面。
随手翻开手头的各种试卷,包括竞赛和期中、期末素质测评卷中很少看到关于名著内容检测,即使有也只是2、3分的填空。涉及到初中阶段十八部名著的浅层阅读理解中没有,更谈不上在深层阅读理解中出现,有的只是一些让老师也难以捉摸的理性文章,此其一。其二,教学活动中根本无这类活动,更说不上进行专题研讨。这样使基层一线教学人员将“名著导读”束之高阁,教学过程中也可有可无了。
2、老师方面
一线教师围绕指挥棒展开教学过程,现状之一,体现在教学的功利性上。即使有三两分也不放弃,绞尽脑汁,将十几部名著压缩成一两张资料讲义,对名著中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分析概括,让学生熟读成诵,应付考试。现状之二,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平时不指导学生去阅读,只不过是在期中、期末等大考之前跟学生讲一下,划一下重点部分,根本不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研讨。现状之三,体现在课外阅读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也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课外阅读更多的是涉及到报刊杂志等社会焦点、热点,精致优美的短文上。也有一些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名著诵读,但只仅限于七、八年级,其实只是布置,根本未进行检查,使学生的阅读任务不了了之。
因此,以上几点教师教学对于“名著导读”根本就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3、学生方面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很难保证,名著阅读更是极其贫乏。一是时间不够。农村初中生虽有寄宿制,在校时间长,但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每个年级几个平行班,一开学便进行“激烈竞争”,陷入题海之中,各个学科连轴转,学生疲于应付繁重的作业之中,哪有时间进行名著阅读。二是兴趣不浓。教师对于“名著导读”的漠然,加之“多彩社会”的诱导,对名著阅读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只是对网络的兴趣,对动漫、猎奇书籍的兴趣,有的只是对考前阅读优秀作文,以应付考试的兴趣。笔者农村从教二十余年,从未看到过课堂收缴的书籍中有过中外经典名著,这便是明证。
二、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教材中“名著导读”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国家将名著阅读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旨在引导一种健康理性的阅读风气,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名著导读”尤其是农村中学要着力构建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教学常规,要注重于“导”。
1、教学主管部门的“导”是关键。
教学主管部门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对“名著导读”应有更正确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将“名著导读”列入年初、期初工作计划之中,认真落实实施,不能只布置而不检查。要积极开展名著诵读活动,一则使教师学生将名著阅读重视起来,二则使小学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有更强劲的延展性。三则真正能使学生个人成长提供更理性、更优秀的榜样力量。要在期中、期末测评中,将名著阅读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上,最好在浅层或深层理解中涉及到。这样在教师的前期教学中才会有针对性,能更好地促进中外名著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教师的“导”是保证。
“名著导读”中的“导”就是教师的引导、指导。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深刻认识到“名著”中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成长,人文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名著中情节、语言的运用,对学生阅读、写作有着莫大的帮助,比单纯的技法指导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好几下几点:
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前提。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如A、利用影视媒体。网上下载一些影视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像一些评书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以解心中之惑。B、利用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讲解歇后语“梁山的军师--无(吴)用”,向学生提问:吴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故事?等等,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C、利用课堂,延伸课外。如在讲述《香菱学诗》引导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时,告诉学生《名人传》或《水浒伟》中的人物也是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激发学生去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然,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中足够重视,主动引导,便一定能有更多适宜于学生的激发兴趣方法。
②营造学生阅读空间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要充分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营造阅读氛围,使名著阅读有更持久性。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协调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适当变更课外作业量,为学生争取每周至少不低于两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要在班级里营造一种勤于阅读,不读无事的氛围,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还要进行抽查,让学生的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到实效。
③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实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其实这也是“名著导读”中“导”的主要内容。阅读方法的指导主要从阅读目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什么地方浏览,什么地方精读,什么地方旁批,什么地方要背诵等等。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另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真正将所看到的内容消化,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去,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指导自己的写作技能,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3、学生的“读”是根本
学生的“读”是重中之重,是根本,是落脚点。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规律和个性的差异,“读”必须在教师的“导”之下进行,作为学生也应主动阅读,主动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任何外在因素也无法企及的。
另外,作为学校、班主任也要正确认识“名著导读”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沟通社会、家庭力量,为语文教师的“导读”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名著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让名著阅读真正发挥作用,就让学生走进名著。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花桥镇郑公塔中学 柳碧峰
电子信箱 362406039@qq.com
柳碧峰
【农村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浅析】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10-19
名著导读《老人与海》阅读心得08-28
古典名著《西游记》导读07-27
《动人的北平》导读08-10
农村初中教学工作总结02-05
初中读名著简爱的心得11-06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05-07
阿西莫夫《基地》导读10-02
北岛诗歌导读(朦胧诗)07-10
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