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之子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选修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地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中土地的象征意蕴。
2、体会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 走近作者
现代散文家。号洗岑,曾用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他出生於王姓的农家,因家境贫寒,从小过继给舅父,改姓李。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做些农活。1923年,到济南进山东第一师范学校,与朋友组织书报介绍社,曾因介绍中国进步文学与苏俄作品被捕入狱。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北大毕业后,回济南在中学任教。1936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但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抗日战争之前,创作了3本散文集:《画廊集》(1936)、《银狐集》(1936)、《雀蓑记》(1939)。这些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写倍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美的气氛。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流亡於西南各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大学任教,并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爱国民主运动。随著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他创作的《圈外》(1942)、《回声》(1943)、《日边随笔》(1948)等散文集,视野较前开阔,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这些变化,在杂文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探究与合作】
一、自主探究
全班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小组合作
诵读分析:
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直抒胸臆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正面抒发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比喻 显示大地与诗人
我的襁褓; 的母子情深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直抒胸臆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美妙神奇
望着白的云, 美丽多彩 (天国)
彩色的虹, 令人向往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反衬 对比 强化对大地母亲的热爱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三、拓展探究
1.诗中的“大地”如何理解? 土地-祖国-人间
2.“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如何理解?
3、语言特点:
4、艺术手法:
【当堂检测】
背诵本诗
【课后反思】
土地,祖国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想?
【布置作业】
找出李广田的一首诗认真诵读,并写出赏析
学生笔记
学生笔记
任志刚
【地之子 导学案(高一选修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相关文章:
《虞美人》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0-28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8-25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09-03
导学案结题报告11-14
《求谏》学案(4)(人教版高二选修)06-06
导学案心得体会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