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蜀道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必修课程”中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课程目标:
1、能独立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能较为准确地说出诗句的含义,概括诗歌的主旨、寓意。
3、能分析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活动方案
先让学生看《创新设计》上的背景材料,再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郊游)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一步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清新飘逸。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赞李白)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说自己)]
[拓展]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
六一居士:欧阳修 幼安居士:辛弃疾 易安居士:李清照 香山居士:白居易
二、导入课文
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
★他会是谁呢?--李白
★怎么知道的?-- 因为李白写过《蜀道难》,其实青藏线才是难上加难。不过可能在唐朝,生产力比较低,进入四川比现在进入西藏还难。
★这种想法李白是通过怎样的诗句来表达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政治危机,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
三、整体感知
1、听名家朗读正音
鱼凫(fú)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扪参(shēn) 峥嵘(zhēng 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大家再看看课文,说说作者写《蜀道难》的意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干卿何事?”)
①为了挽留朋友,希望他留下来。
②是劝阻统治者要当心安禄山造反,要及早准备。李白有如此政治远见,还会到处碰壁吗?
③借送友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借蜀道是说自己仕途之难。真是仕途之难,难于上蜀道。
3、谁来理理文章的思路?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的景物环境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依次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
第一段:叹蜀道高险难行:高峻无比,险恶难测
第二段:叹蜀道凄凉可畏:景物凄清,山险水恶。
第三段:叹蜀中战祸之烈:剑阁险要,不可久居。
隔绝之久--开辟之难 惊(叹)
蜀道难 山势之危--度越之难 (忧)惧 仕途之难
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悔(恨)
4、小结
《蜀道难》为我们描绘了蜀道上的奇丽险峻的山水,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四、研读第一段
1、结合语境,谁来推断下列词语的含义?
“噫吁戏” “茫然” “通人烟” “回” “高标” “逆折” “胁息”
[“噫吁戏”--哎呀呀! 阿呦! 哇,我的妈呀! “茫然”--悠久不可知的意思。“通人烟”--相互往来。 “回”--迂回、绕道。 “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逆折”--回旋、倒流。 “胁息”--屏住呼吸。]
2、“噫吁……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统摄全诗(总领全文),奠定了诗的雄放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具体写蜀道之险张本。
3、“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
蜀地与世隔绝,并且隔绝时间是那么的久远。(“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4、诗人在本段是怎样来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
①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五丁开山,蜀道开辟之难;六龙回日,高峻,不可逾越。增添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②侧面衬托: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衬托出人要行走更是难上加难。(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③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峻危险。
④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更能突出蜀道的高险难行。(诗人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和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五、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二段
1、结合语境,谁来推断下列词语的含义?
“凋” “朱颜” “喧豗” “砯”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喧豗”--喧闹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2、作者想象的情景是怎样的?
借一个旅行者的感觉和经历来渲染由秦入蜀这段道路的奇险难行。
在那崇山峻岭之中出现了一个愁容满面的旅行者,他踽踽在层峦迭障之间的崎岖小道上,蹒跚于人迹罕至、幽深邃密的深山老林之中,时而听见飞鸟悲号,感到凄凉惨淡,黯然神伤,时而又听到子规哀鸣,四处空旷幽深,神秘可怖。作者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之境,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凄清,有力地烘托出了蜀道度越之难。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让你产生怎样的感觉?
不是壮观景象,而是恐怖气氛。
4、诗人在本段又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①渲染烘托手法: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之失色,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凄清,有力地烘托出了蜀道之艰险(度越之难)。(侧面烘托)
②运用夸张想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胆战心惊,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研读第三段
1、结合语境,谁来推断下列词语的含义?
“或” “匪” “非”。“狼与豺” “咨嗟”
[“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咨嗟”--叹息。]
2、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句式有点特殊吧,谁来说说特殊在哪里?
互文,夕、朝名词或用做状语。
3、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诗人在对剑阁险要形势的描写中,大事渲染了剑阁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用豺狼、猛虎、长蛇这些自然界中最可怕的事物来作喻叛乱之人,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形胜之地,匪类易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以极度夸张的语调点出了蜀道之险主题,重复出现了三次,又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反复咏叹,在内容上层层深入(内容逐次加深),节奏回环往复有,一唱三叹之效(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三、小结: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四、背诵第二、三段。
五、完成《创新设计》上本课的练习。
王树举
【蜀道难 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高一必修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06-20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高一必修三语文教案05-31
《蜀道难》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