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文言文可以这样教》有感 教师随笔
读《文言文可以这样教》有感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感到文言文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又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文言文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新理念呼唤着新的教学方法。一提起文言文,很多学生都很无奈。他们觉得文章在时间上离他们太远,不好理解又不容易背诵。以前在教学中,我知道诵读对文言文学习至关重要,但又担心诵读时间长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在矛盾中选择了后者。经过学习,阅读了张彬福老师的文章《文言文可以这样教》和听取了郑国民老师关于“针对一篇文章怎样教”的建议后,我很受启发。张老师提出的白文点读和听读、听写的方法,有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我尝试改变以前的的教学文言的方式。现在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描述
……(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
范读课文,学生听读,体味本文作者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生1:本文体现的是作者柳宗元的一种高兴的心情,文中两次出现“乐”字,一次在开头“心乐之”,另一次在第二段“似与游者想乐”,我认为感情基调应该是“乐”。
生2:我认为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清”,文章最后作者都觉得这里的环境凄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要是乐的话就会留连忘返,舍不得离开。
师:(没想到学生会答出两种情感,与设计出现冲突,及时调整思路)本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而作为一代文学家。缘何又会这样来写游记呢?……文中一共写了两次“乐”,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次出游的快乐呢?联系全文,细细品味。
生1:有了惊奇的发现,发现了小石潭,心里非常高兴。
生2:这里景色优美,“全石以为底”,潭上各种形状的景物都有。
生3:这里有很多自由自在的小鱼,毫无拘束。
生4:这里的环境优美,“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生5:源头朦胧,具有朦胧美。
师:文中写了可爱的鱼,是在写鱼吗?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1:是在写鱼,它们有时动,有时静,给游玩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生2:不是写鱼,而是借写鱼来反映这显得水清澈底。用的是侧面烘托的写法。
(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要求学生明确虚写实写的作用,然后用多媒体展示。)
师:既如此,有的同学为什么认为感情基调是“清”呢?
生1:这里太偏僻了,太冷清了,无人居住,缺乏人气。
师: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江雪》、《黔之驴》)
生:他在《江雪》中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就是他失意孤独的写照。
师:是啊,柳宗元与刘禹锡一起参与变革,也一起被贬。还记得刘禹锡写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怎么写的?
生(齐背)“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师;对,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柳宗元的命运也差不多,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永州时,他不被重视,只有游遍永州山山水水,写成《永州八记》。如果说,李白是苦闷时“借酒消愁愁更愁”,那么柳宗元则是--
生:(齐答)“借景消愁愁更愁”
师: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
拓展迁移 深化理解
1、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给柳宗元先生写几句话,劝慰鼓励一下他,也可以给他提提建议。
2、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它人吗?
3、写作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将感情渗透其中。(全班交流)
四、案例反思
(一)、要重视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朱熹曾说过:“学者观书,无须读得字字响亮,但却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传统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在这一点上,我改变了以前为了赶进度而压缩学生诵读时间的做法,凡是课本上的文言文我都要求学生利用课上和晨读课的时间背诵。全班每4人组成一个读背书组,班上设有读背书表,老师可随时检查到读背书的进度。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学生能够默写,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默写的本子,有时默写全文,有时默写部分,有的是理解性默写。
( 二)、文言文要进行“互动式”教学
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我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学生真诚的赏识者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问及作者在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学生却出现了分歧,这与备课之初的设计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结论,我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大胆的放开,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势利导。既然学生能在文章的阅读中,找出两种不同的情感,何不就此引导学生去分析发现呢?于是打破常规,积极组织学生去分析讨论,学生很快就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得出了结论,曲径通幽,另有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个小插曲中,我极其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这节课我的改变得益于前面的学习。因为我知道新课改中提到: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更新了学生学习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三)、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的引导。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存储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知识迁移到后面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这堂课也是失败的。解读文言文我认为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接轨。最后与作者的对话,把历史与现实、阅读和写作自然地结合起来。
在这堂课中,让我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学生对学文言文有了感觉,来了兴趣,尤其是在相互讨论、切磋、共同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展示。
教无定法,今后我要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然我在这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会努力改正。
刘丽丽
【读《文言文可以这样教》有感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05-27
读《我这样做老师》有感05-26
大班心理健康教案:原来可以这样03-17
教师教姿教态培训心得10-28
《我是这样做教师的》读后感06-26
读《我可以抱你吗,宝贝》有感04-10
教师教育教叙事文章11-07
习惯 教师随笔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