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体阅读答题思路及实题演练 中考复习(九年级)

时间:2024-10-11 08:44: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文体阅读答题思路及实题演练 中考复习(九年级)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中考语文文体阅读答题思路及实题演练 中考复习(九年级)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八)、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九)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十)、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十一)、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十二)、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2011湖北省襄阳市)阅读议论文《决定成功的利器》,完成22-26题。(12分)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22.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3.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2分)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丁]处应填:           

24.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26.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3~15题。(7分)

  闲话白菜钱国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15第14版,有删改)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三种特征。(3分)

14.第④段中画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直线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任意选作一题,2分)

  (1)“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2)“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

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

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

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

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

。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

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

,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

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

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    见 

  2. 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这个词应是:______

  3.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_____。

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

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

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

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

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

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

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

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 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 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1.       窥  2. 委婉(婉转) 

3. 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4.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 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 略 

 我长大了

1.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       环境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       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       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5. 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6. 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一)《闲话白菜》(7分)

13.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3分,每一点1分)

14.引用的说明方法(1分)。通过引用古代医书使“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有说服力(1分)。

15.(1)不能去掉。其理由是:“据考证”是根据资料考核证实并作出了一定的结论,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空捏造(1分)。若去掉,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1分)。(判断错,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

(2)“仅”表范围小的副词,表示“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1分,意思接近亦可)。“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表示没有遗漏,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1分,意思接近亦可)。

 

王红香

【中考语文文体阅读答题思路及实题演练 中考复习(九年级)】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09-21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0-08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5-27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资料08-13

关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0-04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06-13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有答案)(网友来稿)10-05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网友来稿)09-03

中考语文考前必备复习资料10-15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