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教案(高一必修一)

时间:2024-05-28 06:46: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土情结》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乡土情结》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柯灵 的《 乡土情结》被编排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中。

2.教材分析:

该板块要求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理解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由故园之思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其中,第一篇《想北平》写出了作者老舍对故乡北平的真切而深沉的爱,第二篇《我心归去》抒发了客居异国他乡的旅人对故乡的绵绵的思念之情,更对故乡的人文内涵做了深入的思考。最后一篇《乡土情结》则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全面的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作品纵论古今、引经据典、视野开阔、知识丰富,非常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一传统的人文母题。 

3.学情简析:

高一的学生虽说大多是生在哪就长在哪,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家,对故园之思缺乏亲身的体验,不过,他们已曾读过不少描写家园之思的诗文,本专题又已经学习了两篇同类型文章,因此理解本文,并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4.设计理念 :

本文属于文本研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尊重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其思维,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多重对话中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 

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的基础知识 ,背诵文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了解文中乡土情结的内涵和所引诗文的意思和作用,学会鉴赏抒情性散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赏体悟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明晓作者围绕“故园之思”将乡土情上升为爱国情的行文思路。模仿教材评点,尝试阅读评价。

3、情感目标: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了解本文大量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6.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 

2、学生积累基础知识 

3、阅读课文,在对话栏内写下心得。 ( 可以就内容、情感、手法写,也可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体会。对文章内容赏析、评点时,一般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以及表达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深刻含义等几个方面展开。)

7.教学流程

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魂牵梦萦(yíng)  忐忑(tǎn tè)   怯(qiè)生生   田塍(chéng)  

悠邈(miǎo)   崎岖(qí qū)  三匝(zā)    蕞(zuì)尔 谪(zhé)居   

欷歔(xī xū)   方兴未艾(ài) 桑梓(zǐ)  屹(yì)立      搭讪(shàn)    褪(tuì)色  发轫(rèn)    濠(háo)水    翰苑(yuàn)    翘(qiáo)首      杀戮(lù)  缔(dì)造     谛(dì)听      铩(shā)羽而归   

侘傺    寄人篱下   功败垂成     良辰美景        含辛茹苦 

   一、新课导入:“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的感情?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人在离家时这种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新时期我们对待故乡又该是怎样一种情感和态度?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现代著名作家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 

    二、解题:

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1926年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散文集《暖流》,剧本《腐蚀》等。 

《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课文引用的古诗文简析。(多媒体显示) 

(1)刘皂:“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无限美好,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澄碧胜过蓝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当垆卖酒的少女好像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3)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首诗近似口语,对偶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 

(4)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此诗表达了诗人弃文就武,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5)林则徐《赴戍登程口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颔联表示:若对国家有利,都要生死以之,报效国家,决不能因个人祸福而避趋之。 

三、文本研习

1、什么是乡土情结? 

    明确:乡土情结指的是人对故乡的怀念眷恋。第1节侧重从外在环境角度揭示乡土情结的由来;第2节侧重从自身成长的角度揭示乡土情结产生的原因和乡土情结的特点(永恒的、深刻的、轻易不能化解)。 

     2、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明确:(1)父母亲族的爱;(2)家乡的山水草木;(3)悲欢离合的家史;(4)邻里乡情。

    3、“人又是不安分的动物”,离家越远,思乡越切,乡土情结越深,因此作者顺理成章地写了离家。这是乡土情结的发展。思考:离家的情形有哪些? 

     明确:①为了理想离家闯荡;②为维持生计而被迫离家;③灾难和战争使人流离失所;④遭遇放逐使人有家难回。  

4. 年少离家后偏偏又思念故乡,这是乡土情结的表现。那么回乡有哪几种情况? 

明确: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有的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有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个别春风得意,衣锦还乡。 

5、文中叙述的几种离家的情形,表现的是否仅仅是思乡之情? 

    明确:在讲到战争和放逐时,引用古诗文和史料,表现了比思乡之情更深沉、更博大的爱国之情、故国之思,使“乡土情结”的主题得到了初步的升华。

6、“安土重迁”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背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用意何在? 

    明确:“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它是乡土情节的继续升华。  

 7、该处从自然到人伦,从现实到神话,从历史到现实,写至香港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既照应本文的写作背景,又把“乡土情结”的内涵上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巧妙地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8 、最后一段作者赋予了乡土情结怎样的时代内涵?

明确:人已不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就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本文夹叙夹议,援引了大量诗文,对乡土情结的内涵、由来、发展、表现及升华做了有机的阐述。课后请大家综合本模块所学知识,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表达自己对故乡理解或看法的文字,不少于200字。

附板书设计:            乡土情结         柯灵

                      乡土情结

∣ ̄ ̄ ̄ ̄∣ ̄ ̄ ̄ ̄∣ ̄ ̄ ̄ ̄∣ ̄ ̄ ̄ ̄∣

     内涵     由来     发展       表现      升华  

             (离家--------归家)

(小家--------大家)            

 

徐晓清

【《乡土情结》教案(高一必修一)】相关文章:

《乡土情结》教案07-30

乡土情结教案设计08-30

高一必修一《雨巷》教案05-07

高一必修三语文教案05-31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03-26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高一必修三)10-03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17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