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 (七年级下册)

时间:2024-08-21 21:15:1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杨修之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来理解课文中心,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本文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引导来提高阅读古典小说的能力。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按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分析。同时,按新课标理念,要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究,本课中,对于杨修之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

☆学情分析

      本篇是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特别是本课中杨修死因以及人物形象,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予以引导和鼓励,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探究杨修死因,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课的重点,杨修被杀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学生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气氛。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杨修,何罪之有? (一)读一读。思考:

1、杨修因犯何事何罪被杀?

      鸡肋事件,惑乱军心。  

    (出示背景资料)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4、运用插叙有什么好处?

  学生先边读边思考,找出关键性的句子。然后交流讨论。

  读全文,理清思路。培养学生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

三、人物赏析 请结合事例分析,以“通过阅读______,我认为杨修(曹操)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促进学生对曹操和杨修性格的理解,为下面深入理解杨修的死因打下基础。

四、探讨死因

  请欣赏下面这首诗,多媒体显示:

 聪明杨德祖,时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读诗后思考:这首诗评价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他到底因何而死?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阐述看法。

  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五、拓展迁移 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请你用你对文章的感悟,自己选择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上一句话。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培养学生的拓展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积累,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六、作业布置  

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搜集曹操的相关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观沧海》、《龟虽寿》,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  (  内因 ): 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矛盾冲突

曹操(外因):嫉贤妒能、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恃才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活动评价表

评价对象____________ 总成绩____________                                  

评价指标体系 评      价      标        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项 优

(★★★★) 良

(★★★) 中

(★★) 较差

(★) 单项成绩 累计成绩

一、活动行为评价

 

  1、参与讨论态度 ①积极热情主动 ②积极热情但欠主动 ③态度一般 ④较差    

2、举手发言情况 ①积极举手,声音响亮,回答质量高

  ②比较积极,回答有条理 ③能够参与,但个别问题思考欠妥当 ④不主动举手  

3、朗读情况 ①声音响亮,充满情感 ②态度认真,有一定的情感 ③能按照要求朗读 ④朗读态度随便,声音轻  

二、学习技能性评价

 

  1、独立思考能力 ①能积极思考,条理清晰 ②能独立思考,有所领悟 ③能思考,但不够深入 ④独立思考能力不佳    

2、回答问题质量 ①声音洪亮,要点突出 ②有一定条理,态度认真 ③回答问题重点不够突出 ④回答问题欠思考  

3、品读感悟能力 ①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②经讨论、引导能对语言有所感悟 ③感悟不够深入 ④缺乏品读感悟能力  

☆教学反思

 优点:

1、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予以点拨指导,让学生掌握了插叙的作用、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等,使学生学有所获。 

2、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先概括故事情节,再分析人物性格,然后讨论杨修的死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足之处:

       1、教学中,发现教学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概括故事情节时,由于一些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花费的时间较多,课程结束时还拖堂了几分钟,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看来以后要多多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由于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没有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再加上这篇课文白话和文言间杂,阅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在早读课上就应让学生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以后一定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书,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卢春兰

【《杨修之死》教案 (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03-23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10-14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优秀04-26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5

楼兰之死教案|楼兰之死教案资料|04-28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03-28

司马迁《项羽之死》教案07-28

七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06-24

七年级下册美术的教案10-10

七年级下册社戏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