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高三)

时间:2022-04-14 09:12: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高三)

 议论文是高考最为重要的备考文体,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命题--材料--话题”几个步骤后,向“后话题时代”发展,高考作文呈现出了各种要求的“百花齐放”时代:话题作文仍在持续,材料作文重出江湖,命题作文再领风骚。

高考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高三)

例如:

2006年高考作文中,天津市作文题: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2006年湖南作文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谈意气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007年湖南卷作文题: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无论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重出江湖的材料作文,都降低了审题难度。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原则就是保证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但这并不是说,高考议论文的写作,在审题上就是零难度。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写议论文时,出现了偏题、跑题的失误,而致使作文得分很低。

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高考议论文要求我们在这三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那么,在议论文的审题立意上,有没有通行的法则?

答案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没有的,但通行的法则是有的。

现在大多数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材料,都把审题与立意割裂了来讲,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审题与立意是两个过程,但二者绝不是可以割裂的两回事。二者有不同,但更多有是相同。

从不同来看,审题重在“读”:要仔细地读作文题目的每一项--材料、话题和要求。如果是命题作文,要读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同向并列的要么取立意交集,要么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反向并列的要么有所取舍,要么辨证分析。如果是话题作文,要读出“谁(话题)--怎么样--为什么”; 如果是材料作文,单则材料的要读出其“材料主干--有何疑问--如何解答”,多则材料的要读出材料之间的关系。

立意重在“确立”。即在通读之后,确立出一个重点,然后围绕该点确定中心。

就相同来看,无论审题还是立意,都离不开“二思”,即“思想”与“思维”。

高考的审题立意,考查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思维品质。

具体说来,思想品质方面即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是否具有备爱国、诚信、勤奋、忠孝、友爱、团结、民主等思想品质,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诚信”、2004年北京作文题“包容”、2005年山东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思维品质的考查就是看考生能否正确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处理事物。这些思维主要有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用一分为二(辨证)的眼光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问题等等。例如2004年高考,辽宁卷的话题为“平凡与自豪”,浙江卷为“人文素养与发展”,天津卷为“材与非材”等等;2005年高考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题,分别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位置和价值”;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江苏省“人与路”;2007年四川卷“从一步到一生”:都是这个类型。

考查学生的审题立题能力,实际上也就是考查学生的“二思”。我们知道,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观点,这个观点的来源,就是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哲学观。而考生如何处理所遇到的材料,则根源于他的思维品质。就立意来说,考生也必须立出正确的符合“二思”要求的主题,才能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打好第一仗。高考作评分标准的第一项就是符合题意,这个题意,就是对立意的要求。

议论文审题立意示例:

作文试题  试题评析 

200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此题扣合了时代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题目的特殊性在于,它直面了社会上存在忘恩负义的人这样一种实际状况,并不刻意回避现实生活中人性丑陋的一面。 

试题完全具有“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特征。材料本身不算复杂,两个事例进行对比:前一个是丛飞无私捐助与受助者不知回报,后一个是学生小李“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从审题上说,并没有多大障碍,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很容易想到“学会感恩与回报”“和谐互助”“爱心传递”等。

立意:

命题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这样,可供考生选择的侧面、角度就很多。比如,如果我们从歌手丛飞“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的话语立意,就可赞扬一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可贵精神和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的开阔胸襟;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的角度立意,还可批评一种狭隘的“面子”观;从“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的角度立意,还可强调帮助别人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尽我所能就值得颂扬……当然,要想写出精彩的文章,除审题准确、思想健康外,还应力求感情真挚、认识深刻、情理并重。就“认识深刻”来说,你可以着重剖析“感恩之心沦丧”的深层原因,可以审视慈善事业在中国难以“火暴”的根源所在,等等。 

这道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提出了考生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考题,考生起码得融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题目本身也起到了引导甚至逼迫考生思考的作用。

同步训练:

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选段: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根据上段文字,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题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本题属于多向度的材料作文,考生既可根据所学的课文,根据“黎民不饥不寒,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一主旨,来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1)写理想的国度观。“黎民不饥不寒,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理想的国度,应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应是首选消除了内忧的社会,是能“战胜于朝廷”的社会,是行“王道”而非“霸道”的社会。

(2)写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孟子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我们看到,孟子作描绘,都是本着朴素的愿望,选择的平常的生活材料来进行的。这些似乎很易达到--现在社会的物质文明,早就超过了这点不知多少,但是,孟子所描给的图景,给当时人们带来的和美,现在能达到吗?

(3)写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和谐是当今中国所极力倡导的。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孟子给了我们答案: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父慈子孝、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几千年前的孟子就已提出了这些,我们现在仍在为此奋斗。这一点是否能对我们有点启示?

(4)写古往今来、形式各异但本质相同的幸福观念。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充裕的物质生活加上良好的社会教化,是人类幸福之源。

2.根据现在高考材料作文的趋势。本题完全可以折分理解。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写安居工程的重要意义。孟子将此放在开头,是有道理的。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写政治之道。与民休养处息,不扰民,是各太平盛世的要素。由此一点,也可写要发展,必须遵循规律。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讲孝道。讲德育的方法及发展方向。

注意

1.以上立意,无论写哪一点,都得扣材料,都得讲明观点的由来。

2.不尚空论,不能写成政治题的答案。必须化虚为实,从现实中找出依据。

3.观点不能偏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这则材料蕴涵着富有思辨性的人生哲理。材料中鹰妈妈教子的方式在我们人类看来也许过于残忍,但这又何尝不是鹰妈妈爱子情深的表现?试想,一只不会飞翔的鹰能搏击长空吗?面对大自然严峻的生存挑战,不会飞翔的鹰只能被大自然所淘汰,活活被饿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鹰妈妈教子的方式虽然近乎于苛刻,但鹰的做法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知道,鹰一旦学会了飞翔的技能,也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过分地溺爱子女,不注重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将来他们长大了怎么办?他们不可能跟随父母生活一辈子。父母总想给孩子一个爱的光环,却不知悲剧不知不觉在爱的光环中萌生了。

 

乐天

【高考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高三)】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教师中心稿)04-14

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浅谈(原创)04-14

《浅谈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 》(网友来稿)04-14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02-21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审题和立意(教师中心稿)04-14

名师指导中考:立意是作文的灵魂04-14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之议论文审题训练04-14

2004年广东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网友来稿)04-14

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