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时间:2024-06-15 06:28:4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从近三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文言文组合类试题呈现的情况看,该类试题有攀升的趋势,因为文本选材好实施课内课外结合。

2.从考生的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角度考虑,“主题组合”式将会受到更多命题者的青睐。人物组合、景物组合所占的比例仍然会较大。人物组合中的人物形象,正面形象居多,因其有利于对考生实施正面积极的教育引导。

3.试题设置会考虑“既符合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常规,又具有文本类型试题的特色”这一基本原则。“文本类型试题”会更加注重求同比异,能力立意可主要在这里寻求突破。

4.题型通常是解释题、翻译题、填空题、问答题、选择题、填表题等。填表题在组合类文本阅读题中分外醒目,因其适合中于“综合整理”。由于该类文本内容相对较多,试题赋分一般都会较高。

5.拓展探究题会有一席之地,“主题组合”式探究、“作家作品”式探究等试题形式,均有利于启发考生独立思考,能检测考生的理解、鉴赏、评价、创新等综合能力。

 

一、(2007山东淄博)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________

②其实湖光染翠之工________

[答案] ①门 ②精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②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说呢?

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二、(2008湘西自治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左牵黄,右攀苍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答案] (1)黄狗 (2)想到,考虑到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骑/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 B

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三、(2010福建福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人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答案]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0.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述,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答案] (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2007江苏扬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

[答案] (1)犯罪 (2)它的果实 (3)在 (4)同“反”,返回

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寡人之过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公使使者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 (2)景公派使者到了。

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二、(2010黑龙江大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①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②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③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④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俗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答案] B

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答案] B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8.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9.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吴愈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八年级上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08-11

中考自然地理重点考点复习资料09-05

中考复习轻松把握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08-11

中考复习教学反思06-20

中考议论文考点知识06-21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5-27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资料08-13

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反思08-07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06-13

中考生物的复习资料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