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赏析(九年级上册)

时间:2024-07-22 03:54: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赏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傅雷家书》赏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内容概述】

文体:家信汇编而成的家书。

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主题思想: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人物性格:

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傅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

【艺术特色】

家书中涉及的艺术领域相当广泛,谈到了美术、音乐作品,及谈到一些表现技巧,艺术修养,整个的家书真情流露,表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文字生动优美、感人至深。

1、内涵丰富: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与涵养。在《傅雷家书》中也常常顺手拈来一些外文单词,文中“ruin”“perfect”等词就是,并不刻意地表现出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的外文修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和“羲皇之人”“垂手而天下治”“枘凿”等典故的运用又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除此之外,“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也表明作者生活知识的丰富,反复提到“克利斯朵夫”就像常人说话那样自然,而克利斯朵夫正是他所翻译的作品中的人物,可见作者对翻译事业的热爱与认真,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外国文学的“内功”的深厚。

2、语言含蓄:

作者因为翻译法国文学作品,自己的语言也受其影响,在文中时时出现“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等华丽铺陈、情感直露的法国式语言,但作为一名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其语言风格还是以“含蓄”为主。“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并不直接点出事情,而是从自己、从克利斯朵夫身上说开去,让儿子从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教训。说到处理往事时,也是用了这样一个含蓄的比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写出了所有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

3、情感深挚

亲情是人间至情。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成功失落都无时无刻不牵着傅雷这位父亲的心,他对远在异国的儿子有着深深的牵挂。“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对儿子的不安有着真诚的宽慰:“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对儿子的成功更是由衷地高兴:“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切深情,俱蕴于这些简单而平静的文字中。

4、哲理深刻

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活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的角色,同时却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这更多地体现在文中的侃侃而谈与谆谆告诫上。当儿子情绪低落时,他告诉儿子:“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对于儿子的矛盾,他又这样剖析并激励:“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 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

【阅读与欣赏】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是傅雷对儿子的鼓励。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中考试题】

一、有关整本著作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           。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                 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      ,做事要     ,礼仪要        ;遇困境         ,获大奖           ;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                ”。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         ,            ,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摘选该书的文段阅读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加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①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②段,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②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人间喜剧2、傅雷家书,傅聪,傅敏。3、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谦虚,严谨,得体,不气馁,不骄傲,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4、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恋爱婚姻。

二、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  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  

2.(1)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  (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  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  (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未结合主旨回答不可以。

 

王旺

【《傅雷家书》赏析(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案傅雷家书 教案04-14

傅雷家书的教案01-24

《傅雷家书》教案05-21

傅雷家书教案05-21

傅雷家书教案08-12

《傅雷家书》教案09-24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2-10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0-2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1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