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永久的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2.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 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 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 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 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2.踊跃回答。(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个人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 ,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学生活动
1.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学生活动
1.细读第5-8段。
2. "'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学生活动
1. 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5.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
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世。
作业:
1、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2、 《基础训练》第 1、2 题。
教学反思:
刘少亥
【《永久的悔》教案】相关文章: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07-07
悔小学作文06-07
小学作文:悔11-14
土地永久转让合同05-22
土地永久转让的合同10-19
农村住房永久转让合同05-07
土地永久转让合同通用02-21
农村土地永久转让协议10-19
房屋产权永久转让合同05-06
技术永久性转让合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