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学案 (高一必修三)

时间:2024-06-07 04:45: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诗三首》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杜甫诗三首》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1. 知识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2. 能力目标: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3. 情感目标: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潜心涵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

1. 反复诵读三首诗歌,抓住主要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留课堂讨论、质疑。

3. 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学科班长及时收齐并做好记录。

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联想和想象是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文学常识: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___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___、___、___、___;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2、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___,世称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__”之称。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____》里。其中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

3、了解写作背景 

这组诗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是杜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情之意。

4、字词积累 

萧(      )森        孤舟一系(       )     砧(       ) 

玉露:                                       萧森:           

丛菊:                                       寒衣:      

急暮砧:

5、走进诗歌,整体感知:

1) 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 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___、___。

3) 串讲每联的大体意思,概括主要内容。

4) 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秋兴八首》(其一)

二、合作探究:多闻阙疑, 见贤思齐!

探究一: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二: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探究3: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说一说作者如何在写景中表现“故园心”的。

三、当堂默写    自我查漏  (写在学案反面)        成绩___

《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也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情的。 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 

【学习重点】赏析咏史诗,体会诗人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积累字词   

壑(     )   朔漠(       )    青冢(        )     省(     )    载(    )

2、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        》。这组诗共__首,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 

3、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1)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诵读提示: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略有变化,如“一去”两句速度要慢点;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___、___。

3)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4)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二、合作学习:多闻阙疑, 见贤思齐!

问题1、开篇两句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伟图画,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幅画面。

问题2、品鉴借古咏怀的写作手法。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那实质上在写什么?目的何在?试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加以分析。

问题3、赏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说一说句中“空”字如何理解。

 

三、当堂默写  小组批改(写在学案反面)      成绩___    组长___

《杜甫诗三首》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深的苦痛与忧思。 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的意境,体会深沉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自由诵读,标出注音,理解意义。  

渚(   )     萧萧(    )下      繁霜鬓(   )    潦(    )倒   浊(    )酒杯 

回:                     落木:                  万里:

繁:                     潦倒:

2、整体感知

1)诵读提示: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漂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2)前两联描述了哪些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想象悲凉诗境,体会深广诗情,诵传千古名篇。

二、合作学习:多闻阙疑, 见贤思齐!

问题1、名句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提示:可以从画面美和情感美两方面赏析)

问题2、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来几层意思? 

问题3、重点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讨论: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三、当堂默写,小组批改。(写在学案反面)      成绩___  组长___

四、课后作业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一课一得:

1、 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2、诗歌鉴赏的思路方法总结。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炼字型。

2)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刘晓健

【《杜甫诗》学案 (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09-03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01

《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09-05

《荷塘月色》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7-05

高一必修三语文教案05-31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高一必修三)10-03

滕王阁序并诗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25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0-23

关于《杜甫传》的评价与赏析人教版高二必修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