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训练重点
一、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三、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预习提示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几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可以一边读一边划出来。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要多朗读,有些字,要注意读音,如:涨、藏、散、酝酿、巢、应和、黄晕、蓑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yùn nià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理解分析
一、本文可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根据这个结构,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
二、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这同“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怎样的联系?
揣摩运用
三、给下列字注音,并用它们组词。
蓑( )_______ 悄( )_______
衰( )_______ 稍( )_______
哀( )_______ 俏( )_______
衷( )_______ 梢( )_______
四、比较下边句子中加黑的词和括号中的词,说说用哪个词好,为什么。
水涨(高)起来了。
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野花散(开)在草丛里。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五、朗读有助于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参考下面的朗读提示,练习朗读一段课文。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提示: 重音轻读,重音,│小停,拖音。开头的诗句要字字顿开,“母亲的手”和“抚摸”两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宛转”“应和”,还有“短笛”“嘹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六、“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试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种雨各写几句话。
积累联想
七、背诵这篇课文。
八、读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试回答: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语法副词、连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常用的副词如: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刚刚、立刻、忽然、渐渐、终于、不、没、大概、简直,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如课文里的句子:“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是”。“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是”。“仿佛”表示情势,好象、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 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副词,并说明各用来修饰什么词。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3.梅树确是不少,密密地、低低地整齐排列着。
注意下边句子里红字的词。
1.这篇散文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赏大自然或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
第1句“和”连接“希望”“力量”,表示并列关系。第2句“或者”连接“欣赏大自然”“读写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选择关系;第3句“只要”表示条件,和副词“就”配合使用。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词,叫做连词。常见的连词还有:同、跟、而、并且、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因为、所以,等。
试在下列各句填上适当的连词。
1.代表们讨论___通过了这个议案。
2.我急得双脚跳,____他还在呼呼睡大觉。
3.事情____不好办,______我们也要努力把它做好。
4.______大家不断的帮助他,_______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5.______有什么困难,都要克服。
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的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颜色,视觉;“两个黄鹂鸣翠柳”,写出了声音,听觉;“踏花归去马蹄香”,写出了气味,嗅觉。观察就是要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生活,经过加工,构成一幅美妙的立体画面。
【《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教学设计08-20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03
春 教案教学设计09-15
春 教案教学设计11-01
春 教案教学设计09-13
春 教案教学设计10-27
春 教案教学设计10-17
春 教案教学设计10-05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08-30
《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