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奇妙的克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知识和能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以及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展开竞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
2、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科学道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 谁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回答)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三、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板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
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1、读第一部分。
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3)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引用 )
课文开头举出“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克隆,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解释克隆含义,这就是作诠释。为突出说明克隆“无性繁殖”的特征,作者在第二段首先给“有性繁殖”下了科学的定义: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第一节最后引用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精彩描述把克隆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4)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2、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2)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这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文中是按生物进化顺序来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
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5) .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
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3、请同学读,最后一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3)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在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那到底会给我们带来那些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可悲之处呢?比方说克隆人。)
(1)、假如若干年后克隆一个“我”出来,那我的父母、同学、师长及所有认识我的人应该怎样称呼她?她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人呢?再说,如果克隆出来的我犯了错误或触犯了法律,应该惩罚她,还是惩罚我?有关部门怎样辨别哪个是真我,哪个是“冒牌”的呢?
(2)、一个真实的人和一个克隆人,克隆人应该跟随真实人姓同样的姓,还是自立门户?站在克隆人的角度来说,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说:这是某某克隆出来的。克隆人也是人,也有思想情感,这样一来,克隆人的心灵会不会蒙上阴影?产生自卑?会不会反过来报复人类?
(3)、假如将来克隆出了一个希特勒,世界可能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世界将重陷战争深渊。
(4)、如果面对一群面貌、体态、风姿一样的克隆人, 我们该怎样确认他们的身份? 如果他们犯罪, 我们又用什么手段缉拿真凶? 再说, 人类居住的地球早已因为人口爆炸难堪重荷,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另一种方法生产自身?!
(5)、如果能为自己克隆一个器官仓库, 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那么人们能够坦然地从与我们一样五官齐全, 表情丰富的克隆人身上摘下一只肾, 挖走一只眼吗?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呢?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给了我们答案。
(生齐读“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四、探究质疑:
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
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教师小结
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板书:
!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
2、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以及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投影幻灯片,复习课文内容。
《 奇 妙 的 克 隆》
说明对象 :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克
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低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说明顺序 : 逻辑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时间
鱼类 鲫鱼 换核卵(囊胚细胞核)
1979
两栖类 爪蟾蜍 换核卵(肠上皮、肝、肾细胞核)
1962
黑斑蛙 换核卵(红细胞核) 1978
哺乳类 鼠 换核卵(胚胎细胞核)
异种鱼类 鲤鲫鱼 换核卵(胚胎细胞核
多利羊 换核卵(体细胞核) 1996
说明方法: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二、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以“克隆技术能造福人类”为正方,“克隆技术不能造福人类”为反方展开辩论)‘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⑴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⑵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 ⑶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让他们学会在口语交际中热烈参与讨论,耐心细致地听,大胆发表见解。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把文中好的词、句抄在资料册里,增加知识的积累。
李卫民
【奇妙的克隆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08-20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05-29
奇妙的克隆的优秀教案06-08
《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10-23
《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1-15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2-17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15篇07-15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15篇10-08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05-03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