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灿烂的齐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时间:2022-04-14 20:44: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光辉灿烂的齐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五、战国七雄之冠

光辉灿烂的齐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战国(公元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有些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有“战国七雄之冠”的美称。

(一) 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齐卿田氏设法争取流亡的民众,逐步取得了政权。当齐景公时,赋敛非常严重,同时刑罚也特别厉害,因为受到刖刑的人多,受过刖刑的人所穿的鞋子(踊)就比一般鞋子要贵了。而田桓子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争取民众的措施,用大斗借出,而用小斗收回,同时在自己管辖区内控制物价,使得木料和鱼盐海产的价格不超过产地价格。这样以来,一方面是齐国国君抛弃了国民,另一方面是民众归向田氏,“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田桓子利用“国人”对栾氏、高氏的“多怨”,联合鲍氏,打败消灭了栾氏和高氏。他又召回群公子,向公族讨好,齐景公把高唐(今山东高唐东北) 赏给了田氏,于是田氏进一步强大了。接着田乞继续争取民众支持,联合鲍氏和诸大夫,打败消灭了高氏、国氏和晏氏,并且杀死了高、国二氏所拥立的国君荼而拥立阳生(齐景公太子)为君,即齐悼公。从此田乞做了宰相,执掌齐国的朝政。次年,因为鲍氏起来反对,鲍氏这家贵族也被消灭了。公元前485年,田乞又把悼公杀死,立其子壬为国君,即齐简公。

齐简公任用监止为右相,并让他主理朝政,而让田成子(即田恒,一作田常)为左相,企图削弱田氏的权力。田成子继续用小斗进、大斗出的办法争取平民支持,结果民众纷纷归属了田成子。同时,田成子还提拔人才,并把布帛、牛肉分给士卒,优待士卒。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终于打败监止,把监止捉住杀死。齐简公仓皇出逃到舒州(今河北大城),也被田成子捉住杀死。从此由田成子为相,取得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的曾孙田和废掉齐康公。公元前386年,齐康公被放逐到海滨,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氏齐国的历史就此结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权,不过仍然保留“齐”作为国号,历史上称为“田齐”。 

(二) 威王改革

从春秋后期开始,晋、齐等国的卿大夫为了谋求在相互兼并中取得胜利.纷纷讲究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这是个带动历史发展进步的改革潮流。春秋末年晋国六卿分别进行了田亩制度的改革,其中赵、魏、韩三家取得成效较大,于是在兼并过程中造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到战国初期三晋顺着这个潮流的趋势,进一步谋求改革,同时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个讲求改革的“法家”学派。魏文侯重用法家李悝变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国最先富强。同时赵烈侯相国公仲连也进行了改革。接着楚悼王起用兵家兼法家吴起实行变法,因楚悼王去世,吴起被害,成效不大。后来韩昭侯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申不害是讲究“术”的法家,成效不显著。接着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可以说是变法的集大成,因而取得显著成效,使秦国富强.奠定了秦国此后在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和完成统一的基础。正是在这此起彼伏的改革大朝中,齐威王重用邹忌进行改革,这是齐国继齐桓公、管仲之后的有一次大规模的改革。

    公元前356年,田因齐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齐威王。齐威王是-个贤明的国君。他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楚、魏、韩、赵、燕等国都先后派使者来祝贺.尊称齐威王为霸主。

不过,齐威王刚当国君的时候,齐威王将国家交给几个卿大夫治理,自己只知道喝酒、听音乐变着法子玩耍,朝廷中的大事一概不闻不问。虽然韩、赵、魏等国都来攻打过齐国,可齐威王照样吃喝玩乐不把国事放在心亡。朝中大臣很着急,纷纷来劝说他,可是,劝得轻了,他只当没听见.劝得重了,他就发脾气。后来也就没有多少人敢来劝他了,齐国也一天天衰落下去。

当时,齐国有个稷下先生,名叫淳于髡,这个人生得很矮小,但很有口才,非常风趣,他每次出使诸侯国,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是齐国的外交人才。他看到齐威王通夜喝酒不理政事,政治紊乱,国势危急,但又怕得罪君主,于是便用隐语(近乎谜语之类)进谏。他对齐威王说:“我们国家有一只大鸟,栖在大王的宫廷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大王,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齐威王立刻意识到淳于髡是在用大鸟比喻自己,说他呆在宫廷里,百事不管,毫无作为。于是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齐威王心生几分惭愧。

又有一天,来了一个叫邹忌的琴师,听说威王爱听音乐,特赶来助兴。威王一听非常高兴,马上让他进来。邹忌拜见了威王以后,把琴放好,调好弦,把手故意放在琴弦上,就一动也不动了。齐威王着急了,就催促他快弹琴。邹忌说:“光会弹琴,算不得什么本领.还须精通琴理。”齐威王说:“我一向只听人们弹琴,还没听过琴理,你既然精通,就说给我听听吧。”邹忌说:“琴是高雅的乐器,琴声不只是悦耳,还能陶冶人的情操。琴弦的粗细,声音的高低,手指的配合,弹拨的缓急,都很重要。如果配合得适当,音调悦耳;如果失调,就是噪音。这和治理国家一样,上要积极引导,下要积极配合。上下一致.国家才会昌盛。”

齐威王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更想听他弹一个曲子。邹忌反而慢吞吞地说:“我是琴师,弹琴是我的本行,一时没弹,你就急成这个样子。大王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手中就好象琴在我手中一样。您抚着齐国这张大琴,9年来没有弹奏一曲,难道人们就不着急啊!”齐威王从邹忌的一番话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向他求教如何治理国家。邹忌劝威王不要再沉溺于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齐威王从此就振作起来。

后来,威王请邹忌做相国,并采取了-系列治国安邦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齐国逐渐强大起来。齐威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有如下几项:

    整顿吏治,严罚重赏  为了使齐国富强起来,齐威王决定从整顿吏治入手。齐国东部有个城市叫即墨,他把即墨大夫召来说:“自从你治理即墨以来,日日有人说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却发现那儿的荒野都开辟成了良田,老百姓丰衣足食,各种事务都处理得很及时,因此整个东部地区都很安宁。这是你没有贿赂我左右的人,让他们在我面前说你的好话啊。”当场给了他一万户的封邑。齐国西部有个地方叫阿,齐威王又把阿大夫召来说:“自从你驻守阿地以来,天天有人在我面前说你的好话。可是我派人去阿地视察,却见那儿土地荒芜,百姓贫苦。赵国来进攻你属下的甄城,你却不能去救援;卫国夺取了你邻近的薛陵,你却不知道。这是因为你给了我左右的人大量贿赂,让他们在我面前说你的好话啊!”阿大夫见自己的罪行都被齐威王掌握了,吓得面如土色。齐威王当即喝令将阿大夫烹死了。齐威王身边那几个接受了阿大夫贿赂、帮着他说好话的人,也都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从那以后,齐国的那些大臣都认认真真地办事,诚诚实实地做人,再也不敢文过饰非了。过不几年,齐国得到治理,国势渐趋强盛。齐威王又发兵夺回了被魏、赵、卫等国夺去的城池。这一来齐国威震天下,各诸侯国有二十多年不敢对齐国用兵。

邹忌弹琴论政后,又提出用法律来约束群臣,在整顿吏治方面起到了广泛和重要的作用。

尊重人才 选贤任能  齐国自姜太公确立“尊智贤,赏有功”的基本国策以来,就形成了尊重人才的传统,然而,把人才提到国宝来认识的,恐怕惟有齐威王一人。公元前333年,梁惠王来齐国拜访,齐威王与他同至都城临淄郊外打猎。梁惠王问:“你有宝贝么?”齐威王答道:“没有。”梁惠王得意地说:“我们梁国比你们齐国小得多了,我尚有十颗直径约一寸的珍珠,每颗夜里能照亮前后各十二乘车。你们齐国是万乘之国,怎么反倒没有宝贝呢?”齐威王微微笑道:“我的宝贝与你的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让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进攻,泗水之上的那些宋、鲁、邾、莒等诸侯国都来齐国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田颁,让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窥伺。我有个大臣叫黔夫,让他守徐州,则燕、赵两国的边将都经常祭祀祈祷,害怕齐国进攻。我有个官吏叫种首,让他负责捕捉盗贼,他把齐国治理得路不拾遗。他们的光泽能照千里,区区十二乘车又算得了什么呢?”梁惠王满面羞惭,只得怏怏告辞而去。

这时齐国的人才很多,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不拘一格地选拔任用贤才。他一面选宗室中有作为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一面又选拔大批门第寒微的人士委以重任,比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因“博闻强记”,滑稽善变,具有政治才能,而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又如平民出身的邹忌,毛遂自荐,鼓琴论政,三月而受相印,次年封侯。孙膑也由于田忌的推荐而担任军师。可见,尊重人才,选贤任能,在当时的齐国已蔚成风气。

齐威王和邹忌进行政治改革,接受臣下意见,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其目的是在巩固统治秩序的同时,谋求国家的富强,这自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因而经过一番改革,齐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了新气象。

    广开言路,奖励进谏  作为一国之君,能否接受别人的建议,以及接受建议的程度如何,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开明程度的一个标尺。就这一点而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开明的国君。根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齐国的相国邹忌,为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数日之后,进谏者一天天减少了。一年之后,由于齐国政治得到彻底改善,人们想提意见却无意见可提了。燕、赵、韩、卫等国家齐威王悬赏纳谏的故事后,都纷纷到齐国进行朝拜,愿与齐国结成同盟。

  

修建兵法,改革军事  为适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齐威王在军事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首先,齐威王很重视军事理论的建树。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将古《司马兵法》与司马穰苴兵法合二为一,修建成《司马穰苴兵法》。司马穰苴姓田,名穰苴,是田完的后裔,在齐景公时期任齐国司马。他对兵法很有研究,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尤其是在军事理论方面很有建树,受到齐威王的高度重视。于是,齐威王下令精通军事理论的大夫们,把穰苴兵法与古《司马法》精华合为一体,成了一部新的军事学巨著。

其次,齐威王对军事进行了大力整顿。通过改善军队装备,选派得力将领,加强平素军事训练等措施,大大的提高齐国军队的战斗能力,使齐国的军队成为当时列国中的一支劲旅。齐国拥有这样一支部队,退可以守,无敌不拒;进可以攻,无坚不摧。

    齐威王还在经济和学术等领域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开启了齐国的王业。

(三)宣王重士

公元前319年,齐威王卒,子辟强即位,这就是齐宣王。齐宣王在位19年。齐宣王正处在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自齐国、魏国“徐州相王”之后,各国君主纷纷称王。这种形势的发展,迫切地需要一个新的强大的王权中心出现,来完成一统天下的宏伟大业。而齐宣王便自觉地将这一历史重任担当起来了。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重任,齐宣王进一步扩大了稷下学宫,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政府智囊团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贵士”政风。《齐宣王见顏斶》的故事一度传为美谈。

    《战国策》中记载:齐宣王为了博得礼贤下士的美名,宣布在王宫接见贤士顏斶(chù,音触)。顏斶进得宫来,只见宣王满脸骄气,容貌庄严,高坐在王位上,等侯颜向前大礼参拜;但是顏斶走到离开王位较远的一个坐位上便坐了下来。宣王大声呼唤:“顏斶,走上前来!”顏斶岿然不动,高呼:“大王,走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两旁的侍从官员说:“顏斶不得无礼!大王是君,你是臣,大王召唤你上前,你不理睬,反而呼唤大王上前,太不应该了,当臣下的可以这样无礼吗?” 顏斶回答说:“如果我顏斶听到大王召唤立即走上前去,就是趋炎附势;如果大王听到顏斶呼唤立即走上前来,就是礼贤下士。与其使顏斶趋炎附势,不如使大王礼贤下士。”宣王平素受群臣奉承惯了,岂肯被人奚落,便带着怒容质问顏斶说:“我是王,你是士,究竟是王者尊贵?还是贫士尊贵!”顏斶从容不迫地回答:“据我看来,贫士尊贵,王者并不尊贵。”齐宣王说:“你这说法有事实作为根据吗?” 顏斶说:“有。从前秦国发兵攻齐,经过鲁国,下令说:‘我军将士们如有不理军令,敢于在各国贤士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之内打柴的,处以死刑,决不宽赦。’秦军攻抵齐国境内,又下令说;三军将士们有能斩获齐王头颅的,封为食邑一万户的万户侯,赏赐黄金一千镒(每镒二十四两)。’从这个事例看来,可见活着的齐王的头颅,还不如死去的贤士的坟墓那样受人尊重,所以士比王尊贵。”宣王听后,无可驳斥,只好沉默,但更加不高兴。

    两旁侍从官员们都来帮腔说:“顏斶向前来,顏斶向前来!大王乃一国之主,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臣民,建造了千石(每石一百二十斤)重的钟和万石重的鼓。天下以仁义著称的贤士,没有不受大王驱使为之服务的;有才能的辩士和智士也是纷纷前来,没有不请求拜见大王的。东西南北的诸侯国,没有不来降服的。各种物品.应有尽有;四方百姓,莫不归附。所以说,大王的尊贵是谁也比不上的。至于你们这些贫士呢?身分最高的,才称为匹夫,徒步进行农业生产;身份低下的,则在城郊乡里充当守门人,所以士是非常卑贱的。”

顏斶回答说:“你们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听说古代大禹统治时代,诸侯国共有万国。为什么这些诸侯国传国长久?就是因为国君们有德,能够尊重贤士。所以虞舜出身农家,生长乡野,由于尊贤有德,终于作了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国只有三千了。到了当今之世,坐在南面称孤道寡的诸侯国,仅仅剩了二十四个。为什么后代诸侯不如古代诸侯那样享国长久,而且越到后来灭亡越快呢?原因在于国君治国的决策是否得当。所谓得策,就是‘贵士’,也就是礼贤下士;反之.所谓失策,就是‘贱士’,也就是国君自以为贵。治国不依靠贤土,怎能长治久安呢?亡国之君,国破家亡,那时想要当城郊乡里的守门人或是当乡里百姓都是求之不得了!所以《易传》说:‘当国君的,不务实,不能礼贤下士,而是只求虚名,沾沾自喜,一定要陷入骄奢淫佚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傲慢无礼、骄奢淫逸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作为国君来说,不务实际而喜好虚名,国家就会衰亡,没有德行而希望有福,国家就会贫困;作为臣下来说.没有功劳而享受荣禄的,就会遭受耻辱,大祸也随之而至。’又说:‘骄傲自大而不做实事的人,是不会建立功业的;只有愿望而不去努力的人,愿望是不会现实的。’这些话都是针对那些喜好虚名、华而不实、自以为贵、不知贵士的国君说的。古代圣王都能贵士,有不少贤士作他们的辅佐,如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只知自以为贵而不知贵士的君王能扬名后世的。所以君王应该不耻下问,向臣下学习,因为从臣下那里可以了解到民间的各种情况,可以听到各种建议,使下情得以上达,上下沟通,是治国的根本。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由于能够虚心向臣民学习,才使得他们成为以道德高尚、功业巍巍著称于后世的圣王。所以老子说:‘高贵的帝王,必须把卑贱的臣民作为国家的根本,因为高深是建立在低下的基础上,没有低下,哪有高深。所以王侯们都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谷,就是认为卑贱是国家的根本。’所谓孤、寡,乃是人群中最贫困最下贱的,王侯用来作为自称的称号,难道不是表示自己并不高贵而以士为贵吗?从前尧把天下传与舜,舜把天下传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因为他们能礼贤下士,被后代称为明主,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士的可贵。”

齐宣王听了顏斶这番议论后,非常佩服,叹息说:“先生的教诲,使我茅塞顿开。从今以后,才知道士的可贵,不贵士不务实而妄自尊大是非常错误的,仗势欺侮贤士更是错上加错。寡人愿意拜在颜先生门下当一名弟子。颜先生同寡人交游,一切按照最高标准供应,每次进餐必有精美肉食,每次外出必备高车驷马”。同时对颜先生妻子儿女的生活也要多加照顾,赐给他们各种华丽的衣服,达到卿大夫的生活水平。

但是顏斶不肯接受这些优厚的待遇,并向宣王告辞,他说:“美玉生在山间,一旦被人取去,把它破开制成玉器,外表虽然美观;但已残破不全,失去本来面目,不如从前那样宝贵了。士生长乡野,如有人推荐或是得到选举,充当官吏,是会飞黄腾达的;但是在官场久了,形体精神容易发生变化,失去原来朴实的面貌,同从前相比,就算是残缺不全了。我愿意回到乡野家中去,虽然吃的是粗茶谈饭,但如果把吃饭时间推迟一点,饥饿时吃饭是比吃肉还香的;虽然是没有车,但安闲散步比起乘车还要舒服的;虽然没有当官,但如果安分守己,比起当官还少担罪责;清静无为,忠诚正直,就可以修真养性,其乐无穷。发号施令的是大王,尽忠直言的是顏斶,该说的话已经说了,请大王赐我还乡,徒步行走,返回家中。”说罢,向宣王施礼再拜,告辞而去。

    齐宣王广泛招贤纳士,选贤任能,勾画了一套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并身体力行的加以实施。他以卓越的智慧和惊人的胆略伐魏、破燕,合纵抗秦,联合韩、卫攻打楚国,正可谓所向披靡。这时候,齐国的王业得到快速地发展。

(四)田单复国

田单,战国后期齐国名将,出身齐国田氏贵族,是齐王的疏远宗族。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活在齐闵王、齐襄王时代。齐闵王时,田单为临淄小吏,办事勤奋谨慎,但是并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才能出众的贤士。

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率领燕、赵、魏、楚、韩五国大军大破齐军于济西。齐闵王最初由济西出奔卫国,卫国国君对他以礼相待,把宫舍让他居住,自己却率领宫中人等住在臣僚家中,还是照旧把他当作大国君王看待,恭恭敬敬地向他称臣,一切供应规格都超过卫君。这时,齐闵王已经兵败失势,卫国君臣还按照从前那样对待他,应该感谢才是;但齐闵王还是从前那样狂妄自大,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架子,不把小国之君看在眼里,引起卫国君臣的反感,不客气地对他说:“卫国是一个小国,容纳不下你这大国君王,请远走高飞吧!”齐闵王无奈,只得南走投靠鲁国,鲁君见他傲气凌人,不愿接待他,坚闭城门,拒之城外。闵王又携带侍从狼狈逃窜,逃到齐国东南部的莒县。当初楚国见齐闵王骄横,灭掉宋国,势力太强,因而联合燕国攻齐。这时,楚国见燕军势如破竹,又怕燕国势力过大,对楚国不利,于是转而支持齐国残余势力,派楚将淖齿率兵救齐,帮助齐闵王防守莒县。齐闵王为了依靠淖齿援助,任命他为齐相。过了不久,齐闵王又故态复萌,又骄横起来,淖齿发怒,命人把齐闵王抓了起来,数他的罪行说:“听说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博昌(个山东博兴县东南)两邑之间,数百里地天下血雨,沾人衣裳,大王知道吗?”齐闵王说:“不知道”。 又问:“泰山一带,山崩地裂,泉水涌出,大王知道吗?”齐闵王说:“不知道。”再问:“临淄宫观前有人啼哭,找不到啼哭的人,大王知道吗?”齐闵王说:“也不知道。”淖齿说:“天下血雨沾人衣裳,是天警告你;地裂泉涌,是地警告你;有人望着宫观啼哭,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但你不闻不问,毫无悔改之意,罪当诛杀。”于是使用抽筋断骨的酷刑杀掉了齐闵王。淖齿杀掉齐闵王后,打算同燕国联合,共同瓜分齐国土地和财宝,自立为王,燕国已经攻下七十余城,又把财宝收归燕都,当然不肯答应。淖齿只好据守莒邑。

当齐闵王被杀时,他的儿子田法章逃出,改变姓名,在莒县富人太史敫(jiǎo,音矫,姓太史,名敫)家中充当灌溉园田的雇工。太史敫有一女儿,聪明美丽,只因择偶太苛,未曾婚配。她见田法章相貌堂堂,仪容俊雅,动了怜惜之心,私下周济他一些衣食,久而久之,双方产生了爱情,也不顾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竟然私自婚配了。这时,楚将淖齿和部下楚兵在莒县横行霸道,引起齐国军民的不满。莒县有一个名叫王孙贾的青年,曾经在齐闵王驾下为臣,常怀恢复齐国为齐闵王报仇之心。见淖齿暴虐无道,残害齐国军民,暗中结交了数百名勇士,乘楚兵不防,刺杀淖齿,淖齿部下楚兵纷纷溃散。于是莒县军民以及逃亡在莒的齐臣四处派人寻找齐闵王的儿子田法章。田法章恐怕被害,不敢出头,过了一些时候,见到齐闵王驾下群臣尚在,才敢出头承认自己是太子田法章,经过齐闵王遗臣辨认没有差错,于是齐闵王遗臣和军民人等共立田法章为王,据守莒城,这就是为齐襄王。襄王立即布告全国,宣布即位,并立太史氏女为王后,就是齐襄王死后执政的君王后。这时君王后已经生有一子田建,就是后来的齐王建。从此太史氏一家平地青云,一跃而为皇亲国戚。唯独太史敫不悦,坚决不承认这场富贵婚姻,他认为:“此女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擅自与人苟合,沾污了我家门风,她不再是我的女儿。”从此断绝父女关系,终身不同君王后相见。襄王无可奈何,也不加罪。齐襄王在莒县称王五年,田单收复了齐国。

燕国派大将乐毅率大军乘虚而入,攻打齐国,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两个地方。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不料在战斗中受伤死了。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儿乱了起来。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名叫田单,是带过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

    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吗?”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真的刨起坟来,可怎么办呢?”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伙儿睡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国军队自己乱窜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    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儿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

    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齐襄王主理朝政,论功行赏,田单被封为安平君。

田单虽有恢复齐国、迎立襄王的大功,但却受到齐襄王亲信宠臣们的忌妒,齐襄王对他亦有疑心。据《战国策》记载:齐襄王亲信宠臣九人阴谋伤害田单,因为齐臣貂勃是田单推荐任职的,此人很有智谋,所以这九位宠臣对齐襄王说:“从前燕国伐齐时,楚王曾经派遣将军率领一万军队援救齐国。如今国家恢复,应当派使者向楚王表示谢意。”齐襄王说;“群臣中谁可以山使楚国?”宠臣们说:“貂勃能言善辩,可以出使。”貂勃走后,宠臣们没有什么顾虑了,立即对田单发动进攻,对襄王说;“安平君仗恃功劳.贪图权势,不把大王看到眼里,没有君臣之礼,上下之别。而且他图谋反叛,对内安抚百姓,收拾人心,赈济穷人,让人民怀念他的恩德;对外勾结戎狄,结交天下贤士和诸侯国的豪杰,有篡夺王位的野心,大王必须密切注意。”第二天,齐王命人召田单进宫。田单知道有人谗害他,穿着罪人衣服向齐王请罪。齐王叫他过了五天再来拜见。过了五天,田单再见齐王,齐王对他说:“你没有什么大罪,但是今后你必须注意君臣之礼,你要有臣礼,我也尽到君礼。”意思是责问他没有君臣之理。

过了儿天,貂勃从楚国回来,向齐襄王报告出使情况,齐王留他在宫中饮洒,洒过三巡,齐王说:“召相国田单进宫。”貂勃离开坐席向齐王叩拜说:“大王此言乃是亡国之言。大王的功德比得上周文王吗?”齐王说:“比不上。”貂勃说:“比不上周文王,能比得上齐桓公吗?”齐王说:“也比不上。”貂勃说:“我知道大王比不上他们。但是周文王得到吕尚,称呼为太公而不称呼他的名字;齐桓公得到管仲,称呼为仲父而不称呼他的名字。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只是称呼他为‘单’。臣以为自从天地开辟以来,臣下的功劳没有谁能比得上安平君,但大王对他不够尊重,直呼他的名字‘单,单’。对于-般臣下,大王可以直呼其名,对于功劳如同安平君的臣下,应当如同周文王对待吕尚、齐桓公对待管仲那样,应当尊重,不应直呼其名。从前先王不能守卫齐国,燕国兴兵攻齐,先王携带大王走到莒县山中。安平君心怀忧惧走到即墨。即墨乃是一个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小城,只有残兵败卒七千人。安平君不辞劳苦,坚守即墨,擒获燕将,大破燕军,终于恢复齐国,使齐国得以转危为安,他的丰功伟绩是古今少有的。如果当时安平君不禀告大王,自立为齐王,普天之下,有谁能够阻挡他呢!但是安平君顾全大义,以为不可,派人到莒县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才得以返回临淄,君临齐国。如今国泰民安,大王却忘记了安平君再造齐国的艰难,不知尊重,直呼其名为‘单’,就是年幼无知的儿童也认为不应该的,所以微臣以为是亡国之言。大王如不立即杀掉谗害安平君的那九个宠巨,向安乎君表示歉意,就会引起臣民不服,齐国就会陷入危亡的境地。”齐襄王听罢,觉悟过来,杀掉了那九个谗害田单的宠臣,并把他们的家属驱逐出齐国,加封安平君在夜县的爵邑-万户。

【光辉灿烂的齐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读本】相关文章:

【精彩书摘】之《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04-14

海口语文首试彩色试卷 体现人文化04-1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04-14

学科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04-15

文脉(读本导读)(网友来稿)04-14

说说《语文读本》(网友来稿)04-14

道德之磁场,人文之苍穹--语文与道德、人文04-14

可怜的素质教育。。。。。。:(04-14

《语文读本》为何处境尴尬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