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

时间:2024-09-13 19:50: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用时:  2课时

导学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     )空      蔷薇(        )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3. 自由大声读课文两遍,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并填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并欣赏有关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二. 了解作者

三、研讨探究 

    (1)全文是按          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 

    (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四.  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五、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六、课堂练习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选三位同学回答。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熟读第二段。

3、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匠师们自出心裁建造成不同的园林。 

    ②园林中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充满画意。 

    ④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 

第二课时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2.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存同析异。

二、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2.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拓展练习

(一)

①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②它是净化城市的功臣。③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能消除掉,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④城市工厂多,车辆挤,噪音大,森林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⑤许多树木还能放出杀菌素,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能放出五十公斤杀菌素,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的害虫。⑥有人测验森林内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只有三四百个,而没有树木的地方每立方米有细菌三四万个。⑦森林还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作用可真大呢!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森林对人类的贡献               B.森林的巨大作用 

C.森林对净化城市的巨大作用       D.森林的功能 

2.本段的中心句是(    ) 

  A.第⑦句    B.第②句    C.第①句。 

3.本段文字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                                                                       

4.第⑥句中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艺术而留芳史册。(    )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①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②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③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④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⑤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楼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5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n),器物两部分之间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第1自然段括号中应填人与上下文衔接的短语是 (   )  

   A.从它们的形式来看    B。从它们的结构来看 

   C.从它们的作用来看    D.从它们的效果来看 

2.重新排列第2自然段①一⑤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③⑤④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3.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更”字是相对风雨桥的什么而言的? 

4. 第3、4自然段从          、           两个方面介绍了侗家风雨桥的特点。 

5 .第3自然段运用       、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6.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程阳风雨桥的说明顺序是

 7.参观附近的石拱桥或其他桥梁,写一段文字介绍这座桥的特点。

 

窦顺明

【苏州园林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第三课时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08-29

《幽径悲剧》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06-14

《大道之行也》导学稿(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9-20

导学案结题报告11-14

《背影》(第3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9-09

导学案心得体会09-26

《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08-12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10-31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09-28

皇帝的新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