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语文版七年级)
[摘 要] 中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本文在“情感教育”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系列做法。
[关键字] 情感教育 朗读 情境 文本 阅读
正文: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期待能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能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事物。的却,孩子现在正处在社会情感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初期,说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他们而言还为之过早,但是孩子的内心已经能判别是非,有了自己对善与恶的区分标准,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之中体会这个善恶标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和学生应该通过朗读,渲染情感、引领体会情感 。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被“字词句”图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春》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春草吐绿,春花争艳,春雨绵绵,春意盎然的美丽迷人的景色,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春景之中。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其次,创设情境也很重要,应该“以境生情”。 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
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几句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如在教学〈〈美猴王〉〉时,为了让学生对美猴王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西游记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西游记中的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一人物所吸引。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美猴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在教学描写动植物的习作时,我会事先找到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就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他们真实地去感受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在如身临其境般的境界中,拆除了传统写作教学“闭门造车”的樊篱,让孩子在大千世界里愉悦地感受,自由地遐想。于是,在孩子们的笔下,世间万物都是那么兴趣盎然,诗意葱郁。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言语,得以伸展与表达。
再次,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应该“比较体情”。
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
最后,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将情感内化为动力。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我的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体味文中小主人公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感受到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最终我们的教育使爱在升华。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以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全日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09
谷春晓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语文版七年级)】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06-20
七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10-27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9-11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07-01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07-10
教醒学生的耳朵--中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初探(网友来稿)10-17
初二语文版教学总结最新05-08
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