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趣谈闺情诗--借男女之情表达意愿
丁启阵
隐约记得清人袁枚《随园诗话》里引过两句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枝花作两枝看。”意是雅意,可解人颐,可增趣味。
其实何止种桃赏花,诗歌创作与阅读中,早已有人使用此法。例如,借闺意或曰男女关系以表达某种意愿的诗歌,就既可以当情诗读,也可以当书信看。
这一类诗歌,以唐人朱庆馀的《近试(闺意)上张水部》最为脍炙人口。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朱庆馀为了谋求科举功名,拜谒著名诗人水部郎中张籍。诗才受到张籍的赏识,为其延誉,顺利考中进士。大约是考试结束之后,放榜之前(有著名唐诗选本谓“将近考试之期”。如是,则“洞房昨夜”云云,相当费解),朱庆馀作这一首诗呈给张籍,有询问是否自己及第的意思。诗中洞房隐喻考场,舅姑指考官,夫婿指张籍。自然,新娘就是诗人自己了。
朱庆馀作诗的本意,是询问考试结果。但是,作为读者,我们把它当作一首闺情诗理解,也是很美的。娇羞、爱美的“新娘”,我见犹怜,宋人洪迈更是称其为“绝色第一”。据说,张籍当时就和了一首诗,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等于明确答复朱庆馀,他的考试表现十分出色。很快,朱庆馀果然名声鹊起。
明代著名学者杨慎指出,唐代诗人中,薛逢的《吴姬十首》,例如其三:滴滴春霖透荔枝,笔题笺动手中垂。天阴不得君王召,嚬著青蛾作小诗。其四:钿合重盛绣结深,昭阳初幸赐同心。君知一夜恩多少,明日宣教放德音。也跟朱庆馀的《近试(闺意)上张水部》一样,是以美人自喻之诗。
其实,以美人自喻,既不始于唐人,也不止于唐人。
唐代之前,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就已经用美人(蛾眉)自喻了。
唐代之后,宋人诗话中有将苏东坡比作毛嫱、西施的,“东坡如毛嫱、西子洗妆,与天下妇人斗巧。”
袁枚《随园诗话》所录三首假托闺情的诗,也颇有趣味,是不错的茶余饭后的谈资。袁枚有个朋友,在杭州的时候,袁枚屡次推荐他为私塾教师。最后一次是推荐他去芜湖就教职。袁枚写信征询他,期望的薪水是多少。这位朋友没有正面回答,只寄了一首《古乐府》诗云:
托买吴绫束,何须问短长?
妾身君惯抱,尺寸细思量。
等于是请袁枚替其定夺。一个叫宋笠田的人,在某地任职期满后,又想捐钱继续做官。袁枚劝他不必出山,但他不听劝告,还是捐了县令之职。不久,因事被贬。这个时候,才后悔当初没听袁枚劝告,给袁枚寄了一首《别妓》诗云:
昨日笙歌宴画楼,今宵挥泪送行舟。
当时嫁作商人妇,无此天涯一段愁。
有位州官想聘请陈楚南,因为路途遥远,犹豫不决。陈楚南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诗云:
泪滴门前江水满,眼穿天际孤帆断。
只在郎心归不归,不在郎行远不远。
(《随园诗话》卷14)
这一类借闺情传递某种意愿的诗,在诗人那里,可能是为了蕴藉,为了避免直言的尴尬。而在千百年之后的我等读者,则不妨买椟还珠,只取闺情部分,品味一番,乐在其中。
【趣谈闺情诗--借男女之情表达意愿】相关文章:
崔颢早期闺情诗中的妇女形象(网友来稿)09-28
《京剧趣谈》教案02-19
京剧趣谈的教案09-18
京剧趣谈教学反思10-01
《京剧趣谈》教案大全(12篇)08-28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意愿画《美好的回忆》04-05
《借生日》教案04-02
《借生日》说课稿10-06
闺塾教案08-09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学反思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