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

时间:2024-10-18 00:15: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

   2、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4、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第一节

一、 导入:

        阅读《“老掌柜”难舍芭蕉扇》把握老掌柜人物形象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 写作背景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发表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沙皇政府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沙皇政府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少有“越轨”,就会遭到其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三、 作者简介:

        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他早期的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其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赋予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他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洛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地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契科夫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四、 预习检测:

1、 给括号前的字词注音:

       削()铅笔    胆怯()    憎()恶()

       垂头丧()气  陶冶()    辖()制

       战战兢兢()  噩()梦    撮()合    

怂()恿()  搓()手    讥诮()    

安然无恙()  怔()住    滑稽()

2、 解释下列词语:

       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陶冶:比喻给人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辖制:管束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讥诮:冷言冷语的讥讽。

       正人君子

       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受到什么损害。

       大快人心:

五、小说结构思路:

1、小说记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情?

一(1-5):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二(6-38):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 

三(39-40):写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2、第二部分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这一部分包含了哪些具体情节?

婚婚姻契机,漫画事件,骑车事件,滚楼事件,华连卡的笑。

                      第二节

一、研习小说第一部分 

1、我们说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么他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 

套子? 

        生活习惯方面的“套子”(有形的):

外貌: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以上表现了他“封闭”的一面)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胆小、多疑)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

职业: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对现实的恐惧和抗拒)

思想: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不仅套自己,还套别人,拖住别人前进的生活步伐)

论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沙皇卫道士的代表)

2、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这样写有何作用?  

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突出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甚至是怪异的生活习性和思想,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作者这样写既是是用别里科夫的“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这种人,竟然还“差点结了婚”,一箭双雕,安排巧妙周到。

 3、标题《装在套子的人》“套子”是比喻说法,说说它的本体以及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喻体“套子”的本体是“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束缚、禁锢”。

4、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5、标题可否改为《钻在套子里的人》或者《锁在套子里的人》?

不能。因为“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锁”是强制行为,而“装”有一定的自愿行为,也有被别人强行放进去的意思,别里科夫正是这样。 

6、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他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全城整整十五年”呢?这两种“怕”的根源是什么?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这两种“怕”的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当时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革命力量还很弱小,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别里科夫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二、研析第二、三部分:

 1、作借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似与前文连接不紧,这一故事情节的设置妙在何处? 

    小说的第一部分着重从外貌、用具、出行、住处、职业、思想、论调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的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把别里科夫推到“爱情”的课题上,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本部分要突出主人公不仅“套己”而

“套人”的腐朽灵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谁能说说别里科夫决定结婚的原因?

撮合、怂恿、游说;华连卡向他表示好感;华长的不坏,招人喜欢;五等文官女,有田产;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

 3、别里科夫想结婚是不是他的“爱情鸟”来到?

      以上种种均为外人施加的因素,或者是一种外在的诱惑,而别里科夫内心并没有萌发一种真正的爱意,他决定结婚只是昏了头。

4、第一部分作者从日常生活描写别里科夫,那么本文第二部分是怎样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

     通过具体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当面交锋)

      

5、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柯瓦连科:

态度:讨厌他  冷冷地  皱起眉头  

   语言:“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

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去,尽管报告去吧?  

动作: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  

华连卡:

忍不住纵声大笑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 

华连卡姐弟作为别里科夫的对立形象出现,他们有民主自由的思想,有正常的人类情感, 敢说敢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6、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  

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

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7、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从心里感到自由)。

8、为什么“从墓园回去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  

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9、为什么“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 

课文最后提到“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说明“套子”是非常强大、非常顽固的。沙皇专制制度是滋生套中人的土壤,沙皇专制制度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作者提醒人们:必须从根本上推翻专制制度。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写作特色分析: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

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四、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一定还将永远流传下去。请问,这一形象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小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在现世,“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 

 

王斌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相关文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8-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7-0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2-19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14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27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2

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07-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汇编5篇07-25

实用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三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