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明星范儿

时间:2022-04-14 20:17: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东坡的明星范儿

丁启阵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中国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但是,他不同于其他一些明星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诗句),即生前寂寞,死后荣耀;苏东坡无论死后还是生前,都是广受欢迎的文化巨星。

关于苏轼诗文受到欢迎的情况,屡见文献记载。例如: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记载,苏东坡宦游各地期间,“文字传于人者甚众”,每一落笔,“流俗翕然争相传诵”。

曾敏行《独行杂志》卷三记载,苏轼在徐州期间,登楼作《永遇乐》词,脱稿不久,即“哄传于城中”。

《宋诗纪事》卷二十一记载,黄州歌伎李宜未能得到苏轼的赠诗,长期抱憾。苏轼得知后,立即赋诗一首,其中有“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

朱弁《风月堂诗话》记载,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年间,苏轼作于海南儋州时期的海外诗盛行,当时的年轻人不再有提欧阳修的。尽管朝廷曾经想禁止苏轼诗文的流传,而且赏钱一增再增,直增至八十万,但还是有一大批人以谈苏轼诗文为荣。“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类。”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北宋中叶以后,苏轼诗文受到举子们的追捧,生员中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谣谚。

虽然是广播影视、网络微博均未发明的宋朝,但苏轼还是像当今的演艺明星一样,所到之处,出现围观场面。《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载,苏轼初游庐山,因为山谷奇秀,应接不暇,暗下决心只赏景,不做诗。但是很快发现,专心赏景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当时庐山上的僧俗,在那里奔走相告:“苏子瞻来矣!”结果,激发了苏轼的诗兴,他于是立即赋诗数首,其中一首有“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两句。

事实上,苏轼不但其诗文其人受到欢迎、追捧,就是他身上的装束,也成为人们仿效的时尚。谪居海南期间,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之三“椰子冠”:“更著短檐高屋顶,东坡何事不违时。”苏轼自己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帽子,却很快成为流行款式。李廌《师友谈记》云:“士大夫今年仿东坡桶高短檐帽,名曰子瞻样。”这种苏式帽子,不但中国流行,甚至流传到外国。例如韩国,直至今天,仍见有人在戴这种帽子。影响之大之远,可见一斑。

当然,对自己的影响力,苏轼本人也是清楚的。他在《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诗中,称自己被谪居海南,“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要想了解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那个时代什么行业的明星最耀眼,最受追捧。苏轼其人其文的星光璀璨,说明宋代及其稍后朝代都是尊重、赞赏文化艺术及其创造者的,不同于今天的娱乐化、愚乐化--娱乐明星泛滥成灾。不时传来名牌大学成立国学研究机构、一些地方从娃娃抓起弘扬国学的消息,最近又看到中央做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激动之余,我觉得,想要重光国学,繁荣文化,发掘、推出、维护像苏东坡那样的文艺创作明星,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苏东坡的明星范儿】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教案07-27

范进中举教案05-07

柳条儿青,柳条儿长教案03-03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01-08

苏东坡突围读书笔记01-24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09-03

苏东坡《水龙吟》解译04-14

伞儿伞儿撑起来教案01-12

伞儿伞儿撑起来教案03-12

《范进中举》导学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