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时间:2022-04-14 20:12: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来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我们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德国挫折教育:让子女学习应该做的事

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简单来说,一岁的时候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会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不仅父母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自己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

俄罗斯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中国挫折教育的思考

   在全社会强调挫折教育的氛围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有人仅仅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或干脆当作“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受到教育”。这些理解都有失于片面。我认为,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一个人受挫能力的大小,最终可以归结为他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一个有着良好意志品质的人,一定是能够经受住种种挫折的人。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耐挫能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青少年除了物质外,还要知道如何在内心创造各种快活的情绪。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我们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最新的教育理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真正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培养青少年耐挫心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 

   

  (1)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 

  当学生获得了信任感,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的表露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把“真心话”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因此,融洽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不搞包办代替,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 

  过于依赖的孩子,会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立能力。 

   

  (4)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在此时教育者应积极与其交流,解除其思想上的疙瘩;也可进一步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重点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最终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当一时不见效果时可以引导其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5)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 

  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来树立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心理操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态,而且应尽量使孩子学会“心理自救”,即学会开朗、豁达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尽快排解不良情绪,凡事举重若轻,保持镇定。 

    总之,挫折教育需要使用纪律约束。挫折教育决不是仅给予温暖,亦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必要的纪律约束对其意志品质的增强、耐挫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孩子的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积极坚强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孩子心理的承受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追忆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相关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交流与分享01-13

中国家长要学会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05-02

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05-03

挫折教育让孩子变得坚强论文12-28

有关挫折教育的误区03-04

如何教育孩子03-04

如何教育孩子感恩05-03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05-03

如何教育单亲孩子05-03

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