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芦花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爱憎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爱憎意识
教学过程:
㈠.影片导入、调动情感:
1、放映一段《双枪老太婆》影片,让学生观看。
2、谈谈对片中英雄人物--老太婆的认识。
3、导入,今天,我们看看发生在荷花淀里的一个故事,认识一位老人。
二、初始文本、粗识人物
听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2、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生:勇敢、自信、智慧、有责任心……
三、走进文本、评析人物
1、 请浏览文章,请看一看属于老头子自己的个性是什么?
生:过于自信和自尊。
师:“过于”怎么理解?生:过分、过了头……
师:自信过分会怎样?自尊过分会怎样?
2、 围绕“不怕”理解“过于自信”。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老人不论什么情况总是“不怕”,因为他的过于勇敢和自信导致护送任务没有完成。
3、 抓住心理理解“过于自尊”
“我没脸见人。”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师:这些老人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老人的什么心理?
生:自责、痛苦、愧疚……
师:谁能读出老人这时的心理?生:在下面试读。
师:你觉得要把那几个地方读好才能读出味。
生:“反倒……、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此生试读。
师:如果在“反倒……”后加上叹词“唉”,在“怎么张嘴说话?”后加上叹词“唉”后你再读读。生试读,生齐读。
老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偶然出了差错,内心非常痛苦和愧疚,这是他质朴与真诚的一面。他的工作失误,自己内疚,两个女孩子又埋怨他,不信任他。他又是怎样找回了自尊?(独自复仇)
总结: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的形象也得到充分的展示。老人的功劳与过失都体现在这一点上。小说既写了老人性格的优势,也写了性格的缺陷,这样的艺术形象才会真是可感,丰满生动,光彩照人。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八路军战士,而是白洋淀地区的普通百姓,这样写才贴近生活。
四、美点追踪、品人悟情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原因。
要求: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敌人封锁严密,气氛阴森恐怖。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在天上。”此句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一种抗争的力量。(抓住关键词“狠狠”去理解。)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飒飒的风给人有些凉意,此时风凉就是心的凉。选取风写是切合当时老人心境的。衬托老头子悲凉沮丧的心情。(联系上下文内容去理解。)
“一轮红日当头,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此句与人物的心情无关,为下文鬼子们来洗澡买下了伏笔。在这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可以看出老头子当时不慌张,心里平静。环境的平静也使鬼子不起疑心。为下文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衬托老人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五、走出文本、总结全文
这就是《芦花荡》,也包括“白洋淀记事之二”中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所带给我们的感受--美而坚韧,这就是白洋淀水滋养的作家孙犁的创作风格,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亘古不灭的天性!
杨杨
【《芦花荡》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芦花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3
《芦花荡》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6
芦花荡教学反思08-30
芦花荡优秀教案02-26
《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09-02
《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09-26
读《芦花荡》有感07-03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设计08-24
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