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写悟创--初中作文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
邳州市炮车中学 杜保力
摘要:
初中阶段,学生作文时,常常困惑而无从下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课本上的名家名篇,认真体会作者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方法,然后仿写。其次是教师把自己平时所读的优秀散文再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悟之,仿之,并有所创新。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
关键词:
读写训练的契合点 教师诱之导之 学生悟之仿之
每当学生星期四作文时,他们总是脱口而出:“又写作文……怎么写呀……写什么呀……”这成了我一个心病,我能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说真的,从教这么多年,我却没能找到改进这种局面的正确方法。
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教”不得法,致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近年来,我总是在不断的思索,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读书,特别是用好语文课本,学好课文。
元人程端礼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这极其透彻地阐述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初中语文课本上多为名家经典之作,我便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充分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精湛的创作艺术。这是学生逸于作文的最好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从每一单元中精选一至二篇课文,明确阅读目标,认真研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准确设计读写训练的契合点。然后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体察领悟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上来。这样使学生不仅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而且明白了作者是怎样写的,还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诱之导之,学生主要是体味之,仿效之,边读边练习写作。
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时,将《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作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后,学生明白了前者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寓理于事。后者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从而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于是学生借鉴这两篇范文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习作。一篇题为《一颗土豆》写的是,小作者在春天里好奇的将一颗干瘪的土豆种在闲置的大花盆里,并经常浇水,施肥,三个月后,收获了两大两小四颗土豆。文章结尾写到:“这些土豆让我想到了人生道路上所走过的路,我们种下梦想与希望,它在土壤里默默地生长,它最终会带给我们丰硕的果实。”习作寓理于事,仿范文立意很成功。
学生在平日的写作中,还常常抱怨选不到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觉得无东西可写,总是生编硬造一些无中生有的人和事来写,有的甚至编造一些催人泪下的故事,如父母双亡之类。他们以为文章只有这样才会感人。其实教材中,作家选取的材料也并非都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的文章却能产生动人魂魄的力量,关键是作家写实物,写真事,抒真情。
我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时,就精选了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品味其文章在选材剪裁方面的功夫。学生明白《背影》一共写了三件事:和父亲回家办丧事、南京游逛、浦口车站送别。南京游逛一笔带过,和父亲回家办丧事,写得较详,浦口车站送别写得详细,其中父亲过车道买橘子的过程写得最为详细,因为这一过程最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样分析之后,学生明白: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要求学生借鉴范文的写法,自拟题目,写一个最熟悉的人。其中一学生以《父亲的背影》为题作文,他是这样写的:
“我和父亲的每一次分手,父亲那匆忙离去的背影多多少少让我觉得失落了点什么。
我曾经抱怨父亲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每一次出门上学,父亲总是送我到附近的车站,匆匆交待几句就一声不吭地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多么希望父亲回头望我一眼,哪怕是挥一下手也好。然而五十米过去了,一百米过去了,直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我视线的尽头,他都不曾回头。”
然后中间部分具体写父亲记叙了父亲留给他的一个平平淡淡的背影印象。
最后结尾部分写到:“我在心里深深地怨恨父亲的头脑太简单,连一句尉藉的话也没有。后来,我在学校被评为三好学生,把荣誉证书拿到家。父亲非常高兴地对我说,每次分离时我何尝不想回头看你一眼,可我没有。因为我懂得什么叫做忍痛割爱。我是教你学会坚强,懂得自力。
我终于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终于明白了父亲留给我的背影:它简单、厚重、朴实,它让我少了一份牵挂和缠绵,为我以后独身闯进天下的日子增添了一股信念和勇气,它教会了我自尊自立,教会了我以平静的心潇洒地面对现实。”这篇文章,不仅仿写成功,而且还有创新。
因此,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既模仿人家的构思和立意,选材剪裁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引用其文句,增强表达效果。
如学生写的一篇《春满校园》的作文,开头写道:“‘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学校西边小池边的垂柳枝吐出了新芽,花园里的冬青披上了绿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谁使百花开得如此娇艳,是那些辛勤耕耘的园丁。”短短的开头一段,就有三处引用书中段落,且自然妥贴,恰到好处。真可谓“巧引东河水,兴浇西边园。”
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用耳朵去“读”,然后指导学生仿写。我平日里,有读书剪报的习惯,我每周就精选一篇贴近学生生活,情节曲折起伏的千字散文,读给学生听。读前给学生提出要求:一要认真听,即便有令人兴奋激动的情节,也不要随便发表议论,以免打断自己或他人听的思路。二要听完之后写作,作文程度较好的同学听完之后感悟: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所写内容触发了自己哪些生活体验,然后抓住瞬间生发的灵感,写一篇作文。其他同学,记下了多少内容,就写多少内容,但基本情节应完整。我然后开始读,学生因为明确了听的要求,听得自然认真。一遍读完之后,学生记录了所听的内容,这时学生对记录的内容并不满意,他们会急切要求我读第二遍。我就抓住时机再读第二遍,并要求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记录,然后再要求学生作文,基本情节以听的内容为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检,给予适当的合理的补充。如果有些地方认为作者写得不够精彩还可以适当修改。有时你发现,作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写作时,不满足于所听的内容,进行“盗版”,他们往往渴求文中有“ 我”,所以在领悟写法的同时,不勉强拼凑,自然会加入一些个人对于人生事理的感悟体验,写出一个具有“真我风光” 的作品来。
总之,学生读了一篇文章,他就灵感一动,就所读的内容融入自己思想的大海中,内化吸收,再转换成(创造)另一篇文章;学生听到一篇文章后,精思细想,把它转换成已经充满着自己主观意识的那篇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听到一件事,一句名言也可以化作一道闪电,照亮他心中早就储备的其它思想材料。这样就能写出有创意的好文章。
参考资料:《初中语文读写一体》主编 吕 清 1999年5月第二版
《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8日
《语文课程准解读》2002年3月第6次印刷
老杜
【读写悟创--初中作文指导 (九年级)】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10-24
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04-19
《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09-21
创文创卫心得体会 学校创文创卫心得体会03-30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07-15
写景作文指导02-29
作文指导教案11-01
小学写作指导作文11-18
高考作文指导05-11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