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点哲学思维,让议论文深刻起来 学案设计(高三选修)

时间:2022-04-14 20:10: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一点哲学思维,让议论文深刻起来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用一点哲学思维,让议论文深刻起来

用一点哲学思维,让议论文深刻起来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训练目标】

1.通过学习范文,感知哲学思维在作文中的运用情形,加深理解领悟。

2.弄清常见的哲学思维形式,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学会用哲学思维观察现实生活现象,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

【范文展示】

范文1:下面是一篇论述现实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题意惯熟的议论文,作者以唯物辩证法观点予以分析观照,文风平易近人。读后予以赏析。

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开头对比,紧扣题目,具体阐释题目内涵。隐含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的阐释,隐含对立统一哲学原理的“统一”内涵。】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紧接上文“是非善恶”的阐释,继续阐释善恶的大小区别,是对立统一哲学原理的进一步深化。】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紧接上文善恶大小区别的阐释,从“目前社会”和“历史”的角度举例论证,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是否“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这一段又从联系的角度与量变质变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题目。】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呼应题目,语重心长地告语人们要做到“有为有不为”。】

【阅读评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是一个论述起来比较繁琐的问题。作者举重若轻,巧妙地引古人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运用矛盾分析法归结出“大善大恶”“小善小恶”两组对立的概念范畴,然后以此为着力点,运用事实论据,简捷明快地解开中心论题“有为有不为”的内涵,论说明白晓畅。最后作者从联系的角度与量变质变的角度,分析了对于某些事“有为”的害处,从而语重心长地告语人们要做到“有为有不为”。

范文2:(2011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这篇高考作文,仿照上文,从哲学思维运用的角度给加横线处写好边评。

拒绝平庸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今世之人,多以奉行“中庸”之道自喻。即与世俗同流,人云亦云,而其自身便少了一些原则,多了一些铜臭;少了一些坚守,多了一分谄媚。

而我要说,拒绝平庸。

①                                                       

                                                         

知识分子这个词,起源于西方,原意是指有理想,有学识,为社会奉献,教化他人的一类人。在古中国,也有一个准确概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                                                      

                                                        

但在今天,这一神圣词汇有了新的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知识分子被释为:具有高等学识,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

③                                                       

                                                         

如此一来,知识分子这一词似乎变得平庸,泯乎众人了。从孔子、苏格拉底一类的师表、楷模,变成了如今天教授、专家之类的“知识分子”。

④                                                    

                                                      

现今社会的娱乐化,亦使知识分子们愈加平庸,从泛滥地“说三国”“说明清”,再到忙于为“超女”们正名,平庸的知识分子令人茫然。

⑤                                                      

                                                        

因此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那些20世纪的知识分子们,怀念鲁迅的锋利,怀念章太炎的狂狷,怀念李大钊的理想,怀念陈寅恪的执着……

⑥                                                     

                                                       

马寅初生于19世纪末,也曾是清末留美幼童,其在经济学领域上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他之所以让人倾慕,不仅是学术知识,更是他的坚守,他的不甘平庸。50年代末,年逾古稀的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陈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但却遭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抵制,他没有退缩,屡屡发表论文支持自己的言论,为此,老人甚至遭遇批斗和迫害。而面对忘年之交的周恩来的劝导,马寅初发出了“吾爱吾友,但吾更爱真理!”的呐喊。

【在上文列举铺陈了一批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基础上,举马寅初为典例作具体分析论证,这是点面结合手法,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北岛的诗中曾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马寅初的身影并没有弯曲,他用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不甘平庸刻写了高尚者的墓志铭。

【从北岛诗句的内蕴出发,高度肯定赞扬马寅初,强调突出彰显人格魅力、拒绝平庸的中心意旨。】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却要说,拒绝平庸!

【仍以屈原语收结,呼应开篇,并针对现实,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挽结全篇。】

【阅读评析】本文分析论证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思维方法。先从概念上对知识分子一词内涵的源流变化予以揭示,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褪去当今知识分子身上华彩的外衣,揭出他们的庸俗本质。继而由果探因、由因导果,从时代之殇的慨叹中,引出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些知识分子楷模,树立正面形象,以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由于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展开分析说理,再辅以充实的事实材料,使全文论证颇见功力。结构上首尾呼应,严谨整饬。用语简洁凝练,时见蕴藉有味之语,感染力强。

范文3:阅读下面这篇中学生佳作及部分边评,从哲学思维应用的角度为下面留横线的地方补出边评,并从文章整体构思的角度入笔写“阅读评析”。

切不要管中窥豹

佚名

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单个字看歪歪斜斜,整体看却错落有致。可见,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若我们只关注局部就可能忽视整体的美。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用全面的眼光做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①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二战中,在纳粹政府的要求下,他竟然愿意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去接任音乐局局长的职位,在音乐的选择上有失偏颇。对于这样一个人,有人只关注他的音乐成就而对他那一瞬间的惶惑避而不谈;有人只是揪住这一个问题不放而忽视他在音乐上作出的贡献。诚然,这个污点是他永远都无法随意抹去的,可是我们也要看到他晚年的自省--躲在山间别墅不见外客直至终老,他在一遍遍进行着痛苦的心灵拷问。因此,我们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全面地看待,去探索他那曲折的心路历程,有失足,也有奋力救赎的挣扎。这样,当我们结合他的音乐来评价他时,才显得更公正,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样真实的人生才更有韵味。

【以理查德施特劳斯为例,具体阐述“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当用全面的眼光”的中心论点:既不能“只关注他的音乐成就而对他那一瞬间的惶惑避而不谈”;也不能“只是揪住这一个问题不放而忽视他在音乐上作出的贡献”。这是“局部与整体”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这个例证着重于永恒成就与一时人品的辩证评价。】

而另有一些人,似乎生来就不具有任何值得人喝彩的地方,但是他的整个历程却充满一种生命抗争的力量,让人惊叹。美国女孩杰西卡生来便失去双手,她的身体是残缺的,可是她却学会了自理,学会了开车,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残疾的女飞行员。若我们管中窥豹,只看到她残缺的身体,或许我们只会流露出几分同情,为这不可爱的命运叹息。可如果我们站在她的面前,看到她那自信而灿烂的笑容,或是曾长久地关注过她整个奋斗的过程,毫无疑问,我们有的只会是喝彩与惊叹。我们会知道,所谓的同情其实无义,她能足够坚强地战斗与拼搏。这种与命运抗争的力量让人久久品味并振奋。

②                                                       

                                                        

                                                       

                                                        

                                                           

诚然,有时我们确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可是更多时候管中窥豹带来的只是认识的盲点与局限。若只是管中窥豹,如我们欣赏郑板桥的书法时,就可能轻易地把它归为流俗之作,而无法欣赏它的美。

【“诚然”句又是“绝对和相对”哲学原理的运用,议论文中适时地运用“诚然”句往往有一举两得之效:既能体现周密性,又能突出中心论点。】

因此,我们很多时候切不能管中窥豹,特别是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更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评判。否则,对施特劳斯、杰西卡之类,我们有的或许只是一味地赞扬或排斥,或是所谓的同情,却无法从容不迫地欣赏他们人生跌宕起伏的美与韵味。

【以“切不能管中窥豹”呼应题目,再次点明“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更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评判”的中心论点。“很多时候”的用语看似不经意,其实又是“绝对和相对”哲学原理的运用】

【阅读评析】                                         

                                                     

                                                     

                                                     

                                                     

                                                     

                                                     

                                                      

【写法讨论与归纳】

范文1主要是以“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的哲学原理思考现实生活中“为与不为”的关系问题。角度虽然不算独特,所举材料也并不见得有多新鲜独到(让座与文天祥的例证几乎为考生所周知),但由于运用哲学思维解剖问题,从而使文章获得哲学的深度。

范文2同样由于引入“现象与本质”的哲学思维看取问题,从而加深了作者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使得论证分析富于逻辑联系,颇具说服力。

范文3则从“整体与局部”“绝对与相对”哲学思维层面设置构思,很是轻巧省力。

总之,议论文写作中,哲学思维的介入,可以使你看问题具有深度,可以使你文字构架精干机巧,可以使你的分析论述睿智周密,可以让你的文章脱胎换骨。所以平时我们应学一点哲学思维常识,要培养运用哲学思维观察问题的习惯,要锻炼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写出深刻的、有质感的议论文的基础。

那么,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会常运用到哪些哲学知识呢?

1.整体与部分。它的内涵有四:

整体和部分互为条件。整体由若干部分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体。

整体中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就会有变化。

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系统的整体不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化的组合使整体发挥最大的功能。

第四点我们可以阐释如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柏杨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的就是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能使自己与整体保持和谐,发挥个体的最大功能。

2.对立与统一。它的内涵有五:

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对立面始终处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过程中。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冲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由隐蔽到鲜明的过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斗争的结果有三种: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替代;三是矛盾双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第二点我们可以阐释如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应当以宽容为本。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实现向自已有利的方向。

3.必然与偶然。它的内涵有二:

必然与偶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伴随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

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偶然和必然可以相互转化。

第一点我们可以阐释如下:种瓜只能得瓜,得不出豆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种瓜没有得到瓜或得到的瓜太小(因为气候、土质、肥料等因素的影响),这是偶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诗句里包含了季节更替的必然。

我们看待事物,万不可把偶然的当作必然的,像“守株待兔”里的农夫一样。有人在生命里摔了一跤后就起不来,这就是错把失败当成人生的必然,败倒在“偶然”的脚下了。

其它的还有:

4.现象与本质

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事物的本质才容易被揭示出来。

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5.内因与外因

内因外因的辩证统一,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6.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7.主要与次要

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次要矛盾也会上升转化为主要矛盾。

在认识的过程中,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往往要参与其中,利弊共存,关键是要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赵长河

【用一点哲学思维,让议论文深刻起来 学案设计(高三选修)】相关文章:

《论语》十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议论文写作中的深刻 (高三作文指导)04-14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屈原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旅夜书怀》《扬州慢》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两度羊肠坂、汉家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