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用新课标创建新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学科注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有效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最重要的方法,阅读教学影响着和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生成与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好的阅读教学支撑着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反之,新课标的三维课程理念也指导着教师的阅读教学。下面,我将参考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结合当下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一些思考。
一:阅读教学要分门别类
新课标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教师在拿到具体的文本之后,要及时作出分类,确定文本的类型,是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作品还是诗歌文本,准确定位阅读目标的类型,就能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翻开语文教师的教案,教学目标里一栏几乎同时写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些目标自然是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承担的任务,但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目标的侧重点肯定有所不同,目标的制定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阅读文本分门别类。
划分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我认为可以分成说明、议论和应用文一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类,针对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教师的阅读指导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对于说明、议论和应用文一类,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对材料的真实性、观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定位在:准确合乎逻辑,准确理解内容,正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能理出文章的大概内容,逻辑结构,检索出真实信息并作出准确的选择和回答,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规范的表达。例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和《宇宙的未来》,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要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言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小论文的能力;阅读《作为生物的社会》,应体会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阅读《宇宙的未来》,要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体味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类文学类文章材料的教学重点,除阅读需要准确严密之外,不排除想象、推理和创造,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关照,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例如指导学生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要指导他们正确揣摩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深刻体会诗人艾青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进而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在当下众多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和重点泛化的现象,相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前对阅读文本分门别类,有相应的侧重点,就一定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高效率地进行语文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要“举三反一”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文本不过是每学期的二三十篇文章,如何在这数量有限的文本阅读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行的语文教学思路就是举一反三,冀希望于对所分析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剖析鉴赏的基础上以少胜多,实现让学生循例学会听说读写的目的。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方法。我们不否认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它们确实代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但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作基础,仅仅只靠这举一反三,效果实在不尽人意。
阅读强调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领悟,反对肢解式的条分缕析,阅读教学切忌劈头就是架空分析,我们的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拿到一篇阅读文章就能顺利答出试题的答案,于是不厌其烦地把课文肢解成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训练点,不厌其烦地进行段落分析、归纳主题,殊不知此种由教者满堂灌,像“庖丁解牛”那样把有机的文章无情地割成若干碎片,企图学生在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告诉我们积累是习得的前提条件,语文阅读训练正是如此,只有在大量的语言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形成自身的语言感悟和能力,阅读量的积累,是学生语言能力质的飞跃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能仅靠容量小、范围窄的课文阅读,而更要强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让学生有足够的“大阅读”的储备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
实行“举三反一”,并非就让教师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深厚积累,而是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尽量积累更多的阅读量,更多地训练阅读技巧。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把合适的恰当的、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指导相应的阅读技巧方法,给机会让学生自己讲自身的阅读体会等等。经过量的积累,必定会产生质的突破,这样,才会真正通过“举三反一”的过程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阅读训练要把握三度
(一) 讲究“梯度”
对于中学生的阅读训练,不能超越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范围。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遵循启发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层级性的基本原则。阅读文本和问题设置不能一下子就很深奥,同时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慢慢进入文本,渐渐增强思维训练。
(二) 提高“强度”
强度表现在阅读训练上,就是指阅读训练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而非训练要多、要杂。当今我们的许多教师曲解了训练的含义,误以为训练就是让学生完成练习,就是考试,于是拼命进行题海战术,学生累,老师也累,到最后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尚未真正形成,因此,教师要总结经验,训练一次就要达到训练的效果。
(三) 拓宽“维度”
阅读训练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该建立起训练能力、指导学法和培养习惯相统一的目标序列,而不是把三者习惯割裂开来,只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者是为应试而进行的单纯的阅读训练,要拓宽目标维度,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
何羚杰
【用新课标创建新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我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网友来稿)04-14
新课标新课堂心得体会12-07
阅读教学的一个新课题--阅读预测04-14
新课标呼唤语文教学的新氛围(网友来稿)04-14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网友来稿)04-14
《高中中国短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论文03-03
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04-14
阅读教学总结02-28
阅读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