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写作教案: 第三章 写作客体论4(语文版高一)
第九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材料的积累的内容、方法
教学重点:
材料的积累的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
材料的积累的内容、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积累的内容
积累材料,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应明确积累些什么。大致说来,积累材料,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观察实际中的感受、思想、情感体验;客观方面,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主观感受、思想感情的积累,是材料积累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其他方面的材料才能“活”起来,才能形成写作冲动,进入下一步的写作。但仅仅是主观材料又是不够的,要将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还必须依靠大量的客观材料。
主观材料,往往表现为独特的情感体验,奇妙的认识、闪念,这些材料,具有不稳定性,极易消逝,极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必须及时地“记”下来。否则,很多独特的感受、认识就散落了。记这些材料,应随时随地地进行,不能一拖再拖,让自己新鲜独特的感受“泛化”、“冷却”。应尽可能具体一些,不能只记一个梗概,以后复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什么。除及时、具体地记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还应时常展读以再现和重温自己的感受,咀嚼和升华这些感受,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特的、新颖的、深刻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感受,要经常放在心里玩味、咀嚼。
客观材料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
现实生活方面的材料,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记这些材料,是不能仅凭“心记”的,还必须“笔记”。因为心记的材料,不确切,不“保险”,等到用时没有把握。
书面材料的积累,也是材料积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书面材料包罗万象,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常识、原理,还涉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历史的、地理的、军事的、宗教的等等方面的情况、变革、传闻、典故、诗词、故事……书面材料的积累,应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应有一定的广度。有些重要的、常用的资料,还应做到出口成诵。书面材料的积累,应力求准确,除了以“卡片”、“札记”、“笔记”的方式积累,写作者还应有一些藏书,以便随时翻阅。必要的藏书,可以为写作提供许多方便。
二、积累的方法
一是“心记”,一是“笔记”,这两种方法各有特长。“心记”是我们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不可缺少。以前对它强调得不够,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收集材料、使用材料的时候,任何材料都要从记忆层面浮现出来,如果脱离了意识层面,任何材料也无法收集,无法运用。因此,积累材料一定要心记,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
“笔记”的特点是准确。只要不遗失,记录的材料总是在那里,不会凭空消失,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误差。同时,人们在“笔记”材料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对材料进行了加工、整理,加深了对材料的印象,因此,人们都推崇“笔记”。
记录的方式,主要有摘录、索引、提纲、摘要、批注、札记、感言等。
摘录。直接抄录文献资料的论述、论点、典型材料、难得数据等。
索引。作记录也可采用作索引的方法,只记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出版者、出版日期、卷号、页码等。
提纲。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个部分和每个层次的要点以及说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可把它们依次排列出来,写一个能反映读物基本结构的提纲出来。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内容的提纲,如作品的情节提纲、人物提纲等。
摘要。读完文献,可根据需要,简要概括文献的内容作摘要。摘要是作者在通晓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重点,删除枝叶而所写的一段完整的话。写摘要,要准确无误地概括文献的内容,抓住关键要点,不要加进自己的看法。
札记。即将文献有关内容与自己认识心得集合在一起写的一种笔记形式。
感言。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记述自己在材料搜集过程中的所感所惑,就是感言。
三、怎样让材料“活”起来
要使材料“活”起来,应该让材料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具有生命力的“场”,让它随时萦绕心头,一触即发,不能材料是材料,作者是作者。要使积累的材料“活”起来,最关键的是写作者心中必须有时时翘首以待的“写作 期望”,时时盼望着和寻找着各种写作契机。只有具备这样的自觉的写作意识,材料才可能真正地“活”起来,随时“整装待发”。
林云
【写作教案: 第三章 写作客体论4(语文版高一)】相关文章:
教案写作指导05-14
写作《学习缩写》教案12-22
写作《学习改写》教案12-22
写作教案设计08-24
写作《学写故事》教案02-19
杂文的写作08-22
写作的说课稿10-10
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01-16
写作业的日记02-22
写作教学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