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一门功课,必须要让他先热爱这门功课,对他产生兴趣。可许多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究其原因,原来自导自演的教师还大有人在。新课程的改革,正是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展开的。怎样让师生的生命力尽情释放,让语文教学“活”起来呢?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入变通,让教材“活”起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和了解社会,就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以上的教材,必须充分开发各种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实际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河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纽带,是中间的桥梁,左岸连着“死”知识,右岸连着“活”学生。如何让这幅画面更加生动具体?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小语文世界里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遨游在大语文世界中,千万不能照本宣科,浅尝辄止。
许多学生认为: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做习题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室就没有了语文。在他们的观念里,语文和生活是完全割裂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活”概念,要让学生明白,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要尽一切可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学语文。如教学《春》一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春的踪迹,并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再学课文,这样,与作者心灵相通之后,不用多说,课文的精髓很快就被学生吸收了。
生活处处不语文,语文教学还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有选择地渗透、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以此来激活语文教学。比如,将历史故事这股鲜活之水引入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现历史场景,进而转化为文字叙述,语言由此鲜活。在这种对话中,语文会变得平易近人,趣味盎然,既拓展了语文的知识领域,又促使了学生对文史知识的互相解读,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提高。
二.创新教法,让教师“活”起来
1.转变角色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教师是绝对的主角,学生只是观众,是一看客而已,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完全剥夺。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教师要当主持人,用简洁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话语串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知识点,可以激趣,可以设悬,可以点拨,可以指导,但并不亲自表演,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
2.创造机会,发现学生
同一个班级里,学生良莠不齐,在传统的观念里,很容易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许多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此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剥削学生成为美玉的机会,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找到突破口,尽力搭建可以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尽可能地去理解和支持他们,精彩时,不吝表扬,失败时,不吝鼓励,用爱心去照耀每一颗幼苗,相信每一棵幼苗也会如同向日葵一样,心中永远存有太阳。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很强。我经常抓住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教学《吆喝》这一课时,我刻意让学生各展其能学吆喝,平时成绩好的同学表现得中规中矩,成绩不如意的同学倒有许多闪光点,有不少创新的火花。可见,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都会在不同的领域里做得非常出色。
3.千方百计吸引学生
说教是语文教学之大忌。课堂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正确引导或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精彩的课文可以让学生体味百味人生,探索未知世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于想,乐于想,敢于说,善于说,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智慧灵动,创意闪现,让一切“活”起来。
如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我先动情地讲了一段自己求学时的艰难经历,接着又让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过程,回忆当时的感受。有的学生声情并茂,说得眼泪哗哗的。这样一来,作者、教师、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不再被动地去理解,而是主动地参与“我”的经历,理解“我”的感情,做到了“美文美读”。
此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个人魅力等都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让学生“活”起来
曾几何时,学习语文的目的似乎就是认字、识词、背课文,难怪学生感慨:语文真枯燥,不愿学语文。那么,学语文干什么?语是语言,文是文字,是你和别人沟通交流的工具,用好了这个工具,你才能说出更好的语句,写出更美的文章,将你的看法、态度很好的表达给他人。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走进文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人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生字、新词、不懂之处,教师要当好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最佳理解方案,鼓励学生自行感悟、交流、表达,去享受学习的过程。
鼓励学生读我所“爱”,写我所“想”,多读自己喜欢的书,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乐于和别人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
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是学生天天在用的一种本领,让他们走进生活,关注社会,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通过观察、采访、搜集、整理、积累素材,说身边人,写身边事,提高各方面能力。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我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母亲河知识比赛”活动,这“母亲河”既包括华夏的母亲--黄河,又包括家乡的母亲--干洲河,让学生分析母亲河的现状以及如何治理、保护,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综上所述,教材活了,教师活了,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也活了,课堂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效率就会提高,语文学科与生俱来的盎然生机便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于延莉
【让语文教学活起来】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0-01
语文教学计划范文语文教学的计划06-03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6-11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07-22
语文常规教学总结06-25
语文《挑山工》教学反思07-08
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7-25
小学语文的教学总结10-17
语文叶公好龙教学反思08-23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