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第三课时 (高二必修五)

时间:2024-06-06 21:03: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逍遥游》教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逍遥游》教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要点:巩固本课文言知识,拓展文言阅读能力。

一、本课文言知识归纳:

(一)、一词多义 

息 

去以六月息。           风 

以息相吹。             气息 

贱息舒祺。             子女 

偃旗息鼓。             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   呼吸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                                  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词,名义。 

名之者谁。                                  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说明。  

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                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图  

图穷匕首见。                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图画  

而后乃今将图南。            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谋取、设法对付。  

置  

置杯焉则胶。                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            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弃、放下。  

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       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不得志,仕途不顺。 

适 

适莽苍。                       到、往。 

始适还家门。                   出嫁 

适得府君书。                   刚才 

处分适兄意。                   依照 

少无适俗韵。                   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     恰好、刚好。 

苍苍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深蓝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灰白色 

其: 

其翼若垂天之云。                代词,鲲。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水。 

彼其于世。                      代词,宋荣子。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 

而: 

化而为鸟。            连词,表承接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承接关系。 

水浅而舟大也。        连词,表并列关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连词,表转折关系。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因果关系。 

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助、插、取。 

汤之问棘也是已。                  助、插、取。 

穷发之北。                        结构助词,的。 

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鹏。 

之二虫又何知。                    指示代词 ,表近指,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二)、古今异义 

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  

众人匹之。            一般人 

腹犹果然。            食饱之状 

穷发之北。            毛,指草木。 

(三)、古字通假 

北冥有鱼。           “冥”通“溟”,大海。 

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能力。(一说通“耐”,能耐。)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又。“反”同前。  

    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四)、词类活用 

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南飞。 

而征一国者。使到用法,使……信服。 

(五)、特殊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 

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         状语后置  

(六)、固定句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选择,“是……呢?还是……呢?” 

(七)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二、达标训练:

(一)填空: 

     1、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庄子》一书共----- 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 

     3、 《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 

     (二)、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3、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 腹犹果然: 

     5、 众人匹之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四)、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五)、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 何以                        易:改变?

  D.  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一、1、哲学家 文学家 道 2、33 代表作 3、鲜明的对比 奇特的想象 

     二、1、这(只) 2、记载 3、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 4、饱的样子 5、比 

     三、CE 

四、(略) 

五、拓展阅读

1.B  2.A  3.B  4.C

  5.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文言文翻译参考: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王宝杰

【《逍遥游》教案第三课时 (高二必修五)】相关文章:

《边城》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11篇)10-09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0

《雨霖铃》教案 (苏教版高二必修四)10-08

安塞腰鼓第三课时教案05-31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3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7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滕王阁序》教学设计08-21

《我为什么而活着》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03

守财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7-29

陋室铭(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