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氓》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氓》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必修二《氓》教案 篇1
枞阳黄山初级中学 张春梅
一、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3.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
3.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三、教学设想
首先,解决诗中的难字难音,再次理清诗的叙事情节,并对诗进行全面理解,
让同学们掌握字音,掌握这首叙事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四、教具设备: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2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出不同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静女》,通过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僻远的城角幽会时欢乐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节课呢,我们将继续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大家请翻开课本91页。(同时板书课题)
(二)介绍课题
现在请XXX同学来读一下课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反问同学:为什么不是读máng呢,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它不是读máng吗?),第二种情况,读错,及时纠正。
这里我想特别明确地提出氓是一个古今异义词
氓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音máng
上节课我们在介绍《诗经》的时候就说到,《诗经》按其内容分,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15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今天我们讲的《氓》这首诗则是15国风中的卫风,大家请看注释①
现在,大家先认真听录音一遍,注意诗的节奏和难字难音
(三)难字难音
匪:fēi 汤: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将:qiāng 裳:cháng
载: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说:tuō 角:jiǎo
(四)情节和主题
1.情节
刚才大家在听录音时就应该感觉到了,《氓》是一首叙事诗,是叙事诗呢就有它的发展情节,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一遍,并参照注释,试着理清叙事情节。呆会请同学来说说诗中的发展情节,并划出相应的章节。(请同学回答问题)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一章 :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专一,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 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三岁食贫”写出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先写女子的辛苦;再写男子无情,女子不幸;后写“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顾影自怜,伤心不已。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对于男子的无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毅然决定与男主人公决裂。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这一章写女子的被遗弃和坚强。写出女子所受伤害之深。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的
2.主题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氓
恋爱(第1、2章) (热情、幸福)
氓 婚变(第3、4、5章) (怨恨、沉痛)
决绝(第6章) (清醒
高一必修二《氓》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背诵、默写《氓》。
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诗经》名句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诗情深处是故事
任务设计:
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
第一章写了相识与允婚,第二章相思与成婚,第三章相爱与新婚,第四章写遭弃与离婚,第五章忆苦自伤,第六章表明情断义绝,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
小结:《氓》以一个弃妇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但面对不幸婚姻她又清醒倔强刚强,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任务二:赏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诵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探究总结:
女主人公(弃妇形象)
一二章面对男子的追求,热烈回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子无良媒”遵守婚嫁礼法,表现出端庄的一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好言劝慰男子,温柔善良体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涕泣言笑,沉醉爱情,热情纯真;“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觉,自我反思,聪明伶俐;“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她勤劳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现出她倔强刚强的一面。
氓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为了追求爱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顾,表现出对爱情执着的一面;“将子无怒”急于成婚,至于发怒,表现出急躁的性格特征;“二三其德”,又表现出他品德的败坏;“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婚前的热烈,婚后的离弃,两相对照,则揭示了他的虚伪自私。
总之,氓是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不负责任、自私的负心汉。
2、活动设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想对女主人公和氓说…….
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文中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②女子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她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剧。在男权社会中,女子在婚前行为草率,她与氓的恋爱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对氓的人品认识不足,认人不清导致的悲剧。
社会的原因:
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任务三:感受艺术特色
任务设计
1.三四章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手法。
表达效果:
①内容上,比兴句的运用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暗示了她的勤劳。②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起了暗示和过渡作用。
具体分析:
内容上: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颜衰老,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淇水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①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的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
③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
三.总结
《氓》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姻破裂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直爽、温柔、勤劳、坚强的女子的形象和一个用情不专、性情暴躁的负心汉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四.作业
背诵默写《氓》
【高一必修二《氓》教案】相关文章:
《氓》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0-18
《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6-15
《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0-06
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7-21
氓(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8
《氓》学案(高一必修一)09-04
《氓》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4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1-04
诗经《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