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二选修)

时间:2022-04-14 19:44: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二选修)

 滨城区二中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

导学案编号:22    编写人:李爱荣    班级:           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把握故事情节。

【重、难点】《史记》的相关知识及故事情节。

【知识链接】

一、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纷争。七国中,秦通过变法实力最强,它要统一中国,基本采取各个击破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国稍弱,但比其它四国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客观上的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很重要的。

二、作者介绍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一说前90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公元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自公元前104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

    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腐刑。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公元前96年出狱,做了中书令。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写成《史记》。 

三、《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五十二万多字,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是按帝王的世序和年代记叙政治上的重大事件。“表”是排比并列历代帝王和诸侯国间的各年(月)大事。“书”是经济、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专题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大功臣的事迹。“列传”是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较知名的人士的传记。这五个部分互相补充配合,组成一个整体。《史记》的体例开辟了史籍的新面貌,为以后历代历史著作所取法。

   《史记》的影响:

1.对后代小说的影响:从唐代的传奇到明、清的短篇小说以至长篇巨制,它们在人物塑造上、描写手法上、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史记》影响的痕迹。

2.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唐宋的古文大家以及明清的优秀古文家,莫不从《史记》里吸取宝贵的写作经验。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史记》在爱憎分明和寄寓作者人生感慨等方面和《离骚》有相同之处。指出了《史记》和《离骚》同样熔铸着作者司马迁深沉而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一点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里都有极其沉痛的自述。

四、学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节:廉蔺简介。       2-5节:完璧归赵。  

6-7节:渑池相会。     8节:负荆请罪。 

【强化记忆】

1、文学常识: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家。《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 体___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到汉武帝时共约 ______年的历史,全书体例包括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_、______ 五部分,共____ 篇。鲁迅先生评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自述写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夯实基础--字音

缪(    )贤    赦(     )免    袒(    )露     倨(     )傲     睨 (     )柱 

佯(    )为    汤镬(     )    靡(    )乱     不怿(     )     避匿(     ) 

臣等不肖(    )  刎颈之交(    )  广成传舍(    )   缪贤舍人(    )

见臣列观(    )  相如虽驽(    )  臣语曰(    )     使人遗赵王书(    )

滨城区二中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

导学案编号:23    编写人:李爱荣    班级:           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二)

【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

2、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判断;

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重点】实、虚词用法

【难点】句式特点及判断

一、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                  )

  2.秦御史前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归璧于赵     (                 )

6.怒发上冲冠  (                  )

7.舍相如广成传舍。(               )

8.左右欲刃相如。(                 )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二、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 请指示王             指示   古义                    

2、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   古义                    

3、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 古义                    

左右: 古义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            )

  5.徒见欺        (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

  7.何以知之      (            )

  8.而君幸于赵王  (            )

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请奏盆缻(       )秦王

  2.相如闻(         )不忍与(         )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今君乃亡(          )赵走(          )燕

五、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叩拜、授官.

(1)拜(       )为上卿。

(2)拜(       )送书于庭。

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2)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3)才美不外见(        )。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

(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        )属曰……

(3)徒 (           )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因为.

(1)不如因(           )而厚遇之。

(2)相如因(           )持璧却立。

(3)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宠爱/宠幸。

(1)君幸(      )于赵王。

(2)则幸(      )得脱矣。

(3)大王亦幸(       )赦臣。

(4)幸(        )来告语之。

6.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

(2)秦贪,负(          )其强。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5)廉颇闻之,肉坦负(             )荆……

(6)胜负(           )未定。

7.请:请允许我 、请你 、请示 

⑴.璧有瑕,请指示王(          )

⑵.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⑶.诸将请所之(               )

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李爱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03-0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03-04

廉颇蔺相如列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精选5篇)04-23

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教案02-23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