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议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人教版)
时下,新课标已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我校也于2007年开始实行新课标。面对新课标,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在教学时,大家也在以自己的解读各行其道,辛勤地耕耘着自己的园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现作简要阐述,以期和同仁共勉。
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教学核心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这些要求一出台,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就开始转向,努力去追求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每教授一篇课文,不是让学生去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就是去探究其中的艺术技巧,甚至让学生去赏析文章,领悟文章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这些做法并没什么不对,相反,它们确实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语文始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作用。我们要让这一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积累根本不能少,并且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过去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弊端,过分注重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也正准备弥补这一缺失,可我们又不能补了东墙拆西墙,走到另一个极端,一味追求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知识的积累。我们一定要通过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再去提升其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使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二、传统手法和现代模式要并驾齐驱
教学理念的革新,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变化。在过去教师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粉笔打天下。教师不仅口齿伶俐,而且还练就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学习积极性受到明显制约。而现在不同了,老师“一言堂”彻底被打破、教学手段开始多样化 ,什么讨论啦,探究啦,师生互动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时再排一些课本剧,让学生参演,或者直接进行多媒体教学,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形式纷呈,学生沉浸在欢乐兴奋之中。这样的教学,优点确实不少,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当我们冷静思考一番,总觉得它有点像在作秀,具体表现为:
1. 为了课堂的氛围,教学方式表演化。重形式,讲热闹,不需合作的在合作,不该讨论的在讨论,用华而不实的活动挤占了对课文的吟诵、研读、揣摩和感悟,使学生在哄笑声中结束了课堂教学,使教学效率低下 。
2. 为了课堂的氛围 ,教学手段时髦化。教学时,不太考虑文本本身的特点,滥用甚至乱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成了“魔术师变魔法 ”的场所。课堂看似绚丽多彩,实则喧宾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化成泡影。
3.为了课堂的氛围 ,教学评价简单化。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老师总是笑呵呵地回敬“回答得好”,甚至有时还做作地要求来点掌声,课堂成了欢笑的天地,掌声的海洋。这使得学生的行为评价丧失了客观性,成了逗人玩笑的驱壳。
其实,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我们不能在接受新思维、新事物的时候就否定了旧观念、旧事物。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它的妙处。我们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取长补短,根据教学实际,将传统手段和现代模式结合起来,不要为了追求时尚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虚了,变花了,变野了,甚至变味了。
三. 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应齐头并进。
新课标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将问题看得更远,理解得更透,是为了开阔其视野,拓展其知识面,是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本无可厚非,可是我们不能太看重这一点了----它不是我们唯一的途径。有些老师今天找个问题让学生探究,明天又找另一个问题让学生钻研,他们认为不让学生探究几个问题似乎就不成其为学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一夜之间被抛得一干二净,或者只当擦边球,偶尔打打。
有一天,当我们真的回过神来,就会发现,文本解读和拓展延伸是一对孪生兄妹,须臾不能分离。文本解读得深,理解得透,才有利于去拓展延伸,而拓展探究又是一个知识深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在探究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具备一定能力,反过来又有利于我们解读文本,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我们感知事物的能力,提高我们透过现象洞悉本质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面对的就是这些能力还很欠缺的学生,我们又怎么敢忽视引导他们解读文本呢?
四. 面面俱到和集中突破应删繁就简。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非常广泛,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方面的;有注重过程的,也有注重技巧的;有情感态度方面的,也有价值观方面的。这些为我们设定教学目标确定了方向,提供了“三维空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法可依。可是我们有些教师求胜心切,想让学生一口吃个大胖子,在四十五分钟之间就具备所有素养,他们每节课都把“三维”目标设置得满满的,一会儿在传授知识,一会儿又在培养能力,一转眼又在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教育学生的价值观,整个一堂课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到头来,每个目标都只能蜻蜓点水,不知主次轻重,学生也被搅得满脑子雾水一团,不知所云。
我认为,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虽广,目标虽多,但并不是要我们每节课都要将这些目标贯彻落实,而是要根据文本需要,课时要求,有侧重地去教学落实,有时甚至还要不惜时间和精力对重点难点进行集中攻克,各个突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能力,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当然,这也不是要我们不遵循教学法则和规律,任意妄为,而是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敢于大胆取舍,选定合适的目标,将它吃准吃透,真正做到在某一点上有作为,有收获。与其让他们面面俱到,隔靴搔痒,还不如踏踏实实引导学生,舍弃该舍的内容,抓住重点大干一场。
总之,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随意性大了,形式多样了。我们再不能用以前的老一套死板地教学,但我们也不是信马由缰,率性而为。我们的宗旨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审美和创新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
王辉
【浅议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9-2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05-1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5-1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5篇05-23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网友来稿)06-1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5篇[必备]01-11
分层教学浅议(网友来稿)07-27
新课标解读心得08-14
美术新课标心得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