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经世致用》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13-1682),昆山人,字甯人,初名绛,国变后易名炎武,学者称亭林先生。亭林先生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边黑,性情耿介,不谐於世,与同裏归玄恭(庄)为友,时称“顾奇归怪”。
2、《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简述《日知录》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
经世致用是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4、人们为了表达立誓报效祖国的心情时,常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两句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课文分析
(一)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1.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有益之文、无益之文)
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明道、纪政事、察民情、乐道人之善。
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后从反面申述,对无益之文,作者也从四个方面列举其弊端。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第二则“著书之难”
3.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
4.作者命名“著书之难”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三)第三则“文人之多”
5.研读“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并体会其情感。
明确:作者要说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6.小结: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三、学以致用
7.怎样调和以下两种观点?
A:读书人应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 读书人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8.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剿袭( )怪力乱神( )( )庶乎其传也与( )
舛漏( )菑畲( ) 潢潦( )提奖( )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器识( )
9.加点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世之所不可无 B 庶乎其传也与
宋刘挚之训子孙 而予以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马牛而襟裾 D 士当以器识为先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情也,乐道人之善也。
⑵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
⑶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
周丽
【《经世致用》学案 (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求谏》学案(4)(人教版高二选修)06-06
《虞美人》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0-28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8-25
《雷雨前》赏析(苏教版高二选修)07-19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人教版高二选修)10-15
高二选修化学电解池的说课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