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对比的写法。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品评优美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背诵一下有关四季的古诗。说说你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看看他心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qiān )黛色( dài )贮满(zhù )磅礴(páng bó ) 匍匐( púfú ) 澹澹(dàn )
(2)、解释。
芊芊 主宰 春华秋实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2、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3、整体感知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赞美)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1)夏天总体特点 第一部分(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2)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自然风光
(3)夏天的色彩 和农民劳作的景象。
(4)夏天的旋律
(5)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第三部分(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2、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中间三段具体描述,末段总结上文。
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1夏天的景物。2夏天的色彩3.夏天的旋律(农民的劳动情景)4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第2、3段)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第4段)
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沸腾”一词)
②、找出第3段中心句,并思考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中心句: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
原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③找出第4段中心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中心句: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此句隐含着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二、语言优美,品味赏析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一个“举”字,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抓住了瓜秧的特点,无惧前行的生命力。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赏析写法,拓展探究:
1、对比手法: 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体会妙处。
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特征。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夏之热烈。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欲扬先抑写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是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试举例分析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官、且虚实结合来写。作者认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
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妙用动词,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作者认为农人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3、拓展探究: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精彩语句,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二、教师总结: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三的仿句练习。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示例:夏日数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树下一片凉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提示: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听玉米在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附录:写夏的诗词。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自然景物--(草,树,蝉,阳光,麦浪,热风)- - 热烈 【热爱夏天】
农民劳作--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 紧张 急促 【赞美劳动人民】
李卫民
【夏感】相关文章:
《夏感》说课稿05-05
《夏感》教案优秀04-01
中班语言:跟着夏夏的小黄叶11-25
《夏》教案09-12
大班语言活动:跟着夏夏的小黄叶03-21
夏(学生习作)04-14
夏写景作文08-18
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天山之夏》教案02-06
夏洛的网读后感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