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⑴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去品读
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
⑴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⑵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⑶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⑴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⑵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3.多媒体辅助法:感知、品读、印证。
【学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
1、自由朗读
2、齐声朗读
3、指名朗读
4、熟读背诵
5、配乐朗诵
6、范读。
【教具准备】CAI课件MP3朗读文件纸质学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自由朗读、齐声朗读、指名朗读、熟读背诵、配乐朗诵、范读课文《辛弃疾词两首》,以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早读或课外)
二、自由朗读“参考译文”。(早读或课外)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了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三、知识积累(12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何人
揾()英雄泪舞榭()巷陌()金戈()元嘉()狼居胥()可堪()佛()狸祠拓跋焘()张浚()王玄谟()
2、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
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⑵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⑶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解释下列词语,领会在词中的意思:
⑴“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玉簪螺髻”是形容,运用了修辞。
⑵“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落日”二字,比喻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
。
⑶“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一句。“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烘托出词人的苦闷,“阑干拍遍”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态。
⑷气吞万里:
⑸草草:
⑹北顾:
⑺可堪:
⑻风流:
四、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78-91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2-24,并自主完成“整体感知”1-2题。(8分钟)
1.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
答:
2.辛弃疾这两首词的在主旨和风格上有哪些异同点?
答:
五、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6分钟)
教案(教学过程)
一、分发《辛弃疾词两首》纸质学案。
二、作者简介(内容参见幻灯片2-3)(3分钟)
三、指名朗读、齐声朗读、MP3范读课文《辛弃疾词两首》。(早读或课外)
四、精讲并点拨“知识积累”1-3题、“整体感知”1-2题(答案见幻灯片4-8)(10分钟)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齐声朗读、自由背诵课文《辛弃疾词两首》。
二、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78-91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2-24,并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1.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答:
3.试以《水龙吟》这首词为例,谈谈你对辛弃疾词作刚健雄放这一独特风格的体会。
答:
4.《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答:
5.辛词长于用典。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
6.“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在辛弃疾的这两首词都提到了“英雄”,它们分别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其他诗词中再找出几例。
答:
三、小组讨论(3分钟)
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钟)
五、自我创新展示(质疑问难)
①题目(要求就课文提问):
②答案(字数在50-100个之间):
教案(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课文《辛弃疾词两首》。(2分钟)
二、指导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78-91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2-24,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三、点拨精讲“问题探究”1-6题(10分钟)(答案见幻灯片9-14)
练案(自主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hóng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玉簪螺髻zān
B.拍遍piàn倩何人qiàn鲈鱼堪脍guì季鹰归未wèi
C.元嘉jiā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寻常巷陌mò
D.仓皇huáng佛狸祠cí神鸦社鼓gǔ尚能饭否fǒu
2.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鹰------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老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C.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
D.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3.对下面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B.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不能买田置屋,建立功业,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天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具体赏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写法。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
答:
6.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
答:
(答案见幻灯片15-16)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07-30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07-29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07-29
《苏轼词两首》教案06-08
辛弃疾简介11-07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07-30
诗两首教案设计07-27
导游词教学设计07-18
苏轼词教案教学设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