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史记》选读(7) 李将军列传|淮南衡山列传|滑稽列传|龟策列传|孝文本纪|乐书|屈原贾生列传|乐书|郑世家|晋世家 译文(人教版选修)
匈 奴 大 入 上 郡 , 天 子 使 中 贵 人 从 (吴)广勒 习 兵 击 匈 奴 . 中 贵 人 将 骑 数 十 纵 ,见 匈 奴 三 人 , 与 战 . 三 人 还 射 ,伤 中 贵 人 , 杀 其 骑 且 尽 . 中 贵 人 走 广 . 广 曰 : 「 是 必 射 雕 者 也 . 」广 乃 遂 从 百 骑 往 驰 三 人 . 三 人 亡 马 步 行 , 行 数 十 里 . 广 令 其 骑 张 左 右 翼 , 而 广 身 自 射 彼 三 人 者 , 杀 其 二 人 , 生 得 一 人 , 果 匈 奴 射 雕 者 也 . 已 缚 之 上 马 , 望 匈 奴 有 数 千 骑 , 见 广 , 以 为 诱 骑 , 皆 惊 , 上 山 陈 . 广 之 百 骑 皆 大 恐 , 欲 驰 还 走 . 广 曰 : 「 吾 去 大 军 数 十 里 , 今 如 此 以 百 骑 走 , 匈 奴 追 射 我 立 尽 . 今 我 留 , 匈 奴 必 以 我 为 大 军 之 诱 , 必 不 敢 击 我 . 」 广 令 诸 骑 曰 : 「 前 ! 」 前 未 到 匈 奴 陈 二 里 所 , 止 , 令 曰 : 「 皆 下 马 解 鞍 ! 」 其 骑 曰 : 「 虏 多 且 近 , 即 有 急 , 柰 何 」 广 曰 : 「 彼 虏 以 我 为 走 , 今 皆 解 鞍 以 示 不 走 , 用 坚 其 意 . 」 於 是 胡 骑 遂 不 敢 击 . 有 白 马 将出 护 其 兵 , 李 广 上 马 与 十 余 骑 射 杀 胡 白 马 将 , 而 复 还 至 其 骑 中 , 解 鞍 , 令 士 皆 纵 马 卧 . 是 时 会 暮 , 胡 兵 终 怪 之 , 不 敢 击 . 夜 半 时 , 胡 兵 亦 以 为 汉 有 伏 军 於 旁 欲 夜 取 之 , 胡 皆 引 兵 而 去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淮 南 王 安 为 人 好 读 书 鼓 琴 , 不 喜 弋 猎 狗 马 驰 骋 , 亦 欲 以 行 阴 德 拊 循 百 姓 , 流 誉 天 下 . 时 时 怨 望 厉 王 死 , 时 欲 畔 逆 , 未 有 因 也 . 及 建 元 二 年 , 淮 南 王 入 朝 . 素 善 武 安 侯 , 武 安 侯 时 为 太 尉 , 乃 逆 王 霸 上 , 与 王 语 曰 : 「 方 今 上 无 太 子 , 大 王 亲 高 皇 帝 孙 ,行 仁 义 , 天 下 莫 不 闻 . 即 宫 车 一 日 晏 驾 , 非 大 王 当 谁 立 者 ! 」 淮 南 王 大 喜 , 厚 遗 武 安 侯 金 财 物 . 阴 结 宾 客 ,拊 循 百 姓 , 为 畔 逆 事 . 建 元 六 年 , 彗 星 见 , 淮 南 王 心 怪 之 . 或 说 王 曰 : 「 先 吴 军 起 时 , 彗 星 出 长 数 尺 , 然 尚 流 血 千 里 . 今 彗 星 长 竟 天 , 天 下 兵 当 大 起 . 」 王 心 以 为 上 无 太 子 , 天 下 有 变 , 诸 侯 并 争 , 愈 益 治 器 械 攻 战 具 , 积 金 钱 赂 遗 郡 国 诸 侯 游 士 奇 材 . 诸 辨 士 为 方 略 者 , 妄 作 妖 言 , 谄 谀 王 , 王 喜 , 多 赐 金 钱 , 而 谋 反 滋 甚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译文】
淮南王刘安的性情喜好读书弹琴,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来安抚百姓,流播美誉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厉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没有机会.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见皇上.与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田蚡(fén,坟),当时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诉他说:"现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赠武安侯金银钱财物品.淮南王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现,淮南王心生怪异.有人劝说淮南王道:"先前吴军起兵时,慧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慧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应当大兴."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淮南王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说,阿谀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至 老 , (东方)朔 且 死 时 , 谏 曰 : 「 诗 云 『 营 营 青 蝇 , 止 于 蕃 . 恺 悌 君 子 , 无 信 谗 言 . 谗 言 罔 极 , 交 乱 四 国 』 . 愿 陛 下 远 巧 佞 , 退 谗 言 . 」 帝 曰 : 「 今 顾 东 方 朔 多 善 言 」 怪 之 . 居 无 几 何 , 朔 果 病 死 . 传 曰 : 「 鸟 之 将 死 , 其 鸣 也 哀 ; 人 之 将 死 , 其 言 也 善 . 」 此 之 谓 也 .(《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 "对此感到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它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使 者 载 行 , 出 於 泉 阳 之 门 . 正 昼 无 见 , 风 雨 晦 冥 . 云 盖 其 上 , 五 采 青 黄 ; 雷 雨 并 起 , 风 将 而 行 . 入 於 端 门 , 见 於 东 箱 . 身 如 流 水 , 润 泽 有 光 . 望 见 元 王 , 延 颈 而 前 , 三 步 而 止 , 缩 颈 而 却 , 复 其 故 处 . 元 王 见 而 怪 之 ,问 卫 平 曰 : 「龟 见 寡 人 , 延 颈 而 前 , 以 何 望 也 缩 颈 而 复 , 是 何 当 也 」 卫 平 对 曰 :「龟 在 患 中 , 而 终 昔囚 , 王 有 德 义 , 使 人 活 之 . 今 延 颈 而 前 , 以 当 谢 也 , 缩 颈 而 却 , 欲 亟 去 也 . 」 元 王 曰 : 「 善 哉 ! 神 至 如 此 乎 , 不 可 久 留 ; 趣 驾 送 龟 , 勿 令 失 期 . 」(《史记龟策列传》)
【译文】
使者带龟上车驶出泉阳城门.这是白天,但又是风又是雨,一片昏暗.青黄五彩云罩在上空,接着雷电大作,风吹送车子前行.进了国都端门,在车厢房前取出龟.那龟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伸开脖子往前爬,爬三步停住,又缩回脖子后退到原处.元王见了奇怪,问卫平说:"龟见了我,伸开脖子往前爬,有什么目的呢 缩回脖子退到原处,又表示什么意思 "卫平回答:"龟在患难中,整夜被囚禁,王有德义,派人解救它出来.现在伸脖子向前爬,是表示感谢,缩脖子后退,是希望尽快离开."元王说:"好啊!这龟神灵到这种地步,不可长期扣留它,立即派人驾车送龟,别让它耽误了出使期限."
上 曰 : 「 法 者 , 治 之 正 也 , 所 以 禁 暴 而 率 善 人 也 . 今 犯 法 已 论 , 而 使 毋 罪 之 父 母 妻 子 同 产 坐 之 , 及 为 收 帑 , 朕 甚 不 取 . 其 议 之 . 」 有 司 皆 曰 : 「 民 不 能 自 治 , 故 为 法 以 禁 之 . 相 坐 坐 收 , 所 以 累 其 心 , 使 重 犯 法 , 所 从 来 远 矣 . 如 故 便 . 」 上 曰 : 「 朕 闻 法 正 则 民悫, 罪 当 则 民 从 . 且 夫 牧 民 而 导 之 善 者 , 吏 也 . 其 既 不 能 导 , 又 以 不 正 之 法 罪 之 , 是 反 害 於 民 为 暴 者 也 . 何 以 禁 之 朕 未 见 其 便 , 其 孰 计 之 . 」 有 司 皆 曰 : 「 陛 下 加 大 惠 , 德 甚 盛 , 非 臣 等 所 及 也 . 请 奉 诏 书 , 除 收 帑 诸 相 坐 律 令 . 」(《史记/孝文本纪》)
【译文】
文帝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们再议论议论吧."主管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来禁止他们做坏事.无罪的亲属连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感到犯法干系重大.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依原来的做法不加改变为宜."文帝说:"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当百姓就心服.再说治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要靠官吏.如果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处罚他们,这样反倒是加害于民而使他们去干凶暴的事.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 这样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适宜之处,请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官员们都说:"陛下给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无量,这不是我们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
乐 者 为 同 , 礼 者 为 异 .同 则 相 亲 , 异 则 相 敬 . 乐 胜 则 流 ,礼 胜 则 离 .合 情 饰 貌 者 , 礼 乐 之 事 也 .礼 义 立 , 则 贵 贱 等 矣 ;乐 文 同 , 则 上 下 和 矣 ;好 恶 著 , 则 贤 不 肖 别 矣 ;刑 禁 暴 , 爵 举 贤 , 则 政 均 矣 .仁 以 爱 之 , 义 以 正 之 , 如 此 则 民 治 行 矣 .(《史记乐书》)
【译文】
乐的特性是求同,礼的特征是求异.同使人们互相亲爱,异则使人互相尊敬.乐事太过不加节制,会使人之间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礼事太过不加节制,则使人们之间离心离德.和合人情,使相亲爱,整饬行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礼乐的功用了.礼的精义得以实现,就贵贱有等;乐事得以统一,则上下和合,无有争斗;人们好恶分明,贤与不贤自然区分开来;用刑罚禁止强暴,以爵赏推举贤能,就会政事均平.以仁心爱人,以义心纠正他们的过失,这样就会天下大治了.
屈 平 疾 王 听 之 不 聪 也 , 谗 谄 之 蔽 明 也 , 邪 曲 之 害 公 也 , 方 正 之 不 容 也 , 故 忧 愁 幽 思 而 作 离 骚 .离 骚 者 , 犹 离 忧 也 . 夫 天 者 , 人 之 始 也 ; 父 母 者 , 人 之 本 也 . 人 穷 则 反 本 , 故 劳 苦 倦 极 , 未 尝 不 呼 天 也 ; 疾 痛 惨 怛 ,未 尝 不 呼 父 母 也 . 屈 平 正 道 直 行 ,竭 忠 尽 智 以 事 其 君 , 谗 人 闲 之 , 可 谓 穷 矣 . 信 而 见 疑 , 忠 而 被 谤 , 能 无 怨 乎 屈 平 之 作 离 骚 , 盖 自 怨 生 也 . 国 风 好 色 而 不 淫 , 小 雅 怨 诽 而 不 乱 .若 离 骚 者 , 可 谓 兼 之 矣 . 上 称 帝 喾 , 下 道 齐 桓 , 中 述 汤 武 , 以 刺 世 事 . 明 道 德 之 广 崇 , 治 乱 之 条 贯 , 靡 不 毕 见 . 其 文 约 , 其 辞 微 , 其 志 絜 , 其 行 廉 , 其 称 文 小 而 其 指 极 大 , 举 类 迩 而 见 义 远 . 其 志 絜 , 故 其 称 物 芳 . 其 行 廉 , 故 死 而 不 容 自 疏 . 濯 淖 污 泥 之 中 , 蝉 蜕 於 浊 秽 ,以 浮 游 尘 埃 之 外 , 不 获 世 之 滋 垢 , 皭 然泥 而 不 滓 者 也 .推 此 志 也 , 虽 与 日 月 争 光 可 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 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而像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屈原在《离骚》中,往上追述到帝喾(kù库)的事迹,近世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都讲得非常详尽.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太 史 公 曰 : 夫 上 古 明 王 举 乐 者 , 非 以 娱 心 自 乐 , 快 意 恣 欲 , 将 欲 为 治 也 . 正 教 者 皆 始 於 音 , 音 正 而 行 正 . 故 音 乐 者 , 所 以 动 荡 血 脉 , 通 流 精 神 而 和 正 心 也 . 故 宫 动 脾 而 和 正 圣 , 商 动 肺 而 和 正 义 , 角 动 肝 而 和 正 仁 , 徵 动 心 而 和 正 礼 , 羽 动 肾 而 和 正 智 . 故 乐 所 以 内 辅 正 心 而 外 异 贵 贱 也 ; 上 以 事 宗 庙 , 下 以 变 化 黎 庶 也 . 琴 长 八 尺 一 寸 , 正 度 也 . 弦 大 者 为 宫 , 而 居 中 央 , 君 也 . 商 张 右 傍 , 其 余 大 小 相 次 , 不 失 其 次 序 , 则 君 臣 之 位 正 矣 . 故 闻 宫 音 , 使 人 温 舒 而 广 大 ; 闻 商 音 , 使 人 方 正 而 好 义 ; 闻 角 音 , 使 人 恻 隐 而 爱 人 ; 闻 徵 音 , 使 人 乐 善 而 好 施 ; 闻 羽 音 , 使 人 整 齐 而 好 礼 . 夫 礼 由 外 入 , 乐 自 内 出 . 故 君 子 不 可 须 臾 离 礼 , 须 臾 离 礼 则 暴 慢 之 行 穷 外 ; 不 可 须 臾 离 乐 , 须 臾 离 乐 则 奸 邪 之 行 穷 内 . 故 乐 音 者 , 君 子 之 所 养 义 也 . 夫 古 者 , 天 子 诸 侯 听 钟 磬 未 尝 离 於 庭 , 卿 大 夫 听 琴 瑟 之 音 未 尝 离 於 前 , 所 以 养 行 义 而 防 淫 佚 也 . 夫 淫 佚 生 於 无 礼 , 故 圣 王 使 人 耳 闻 雅 颂 之 音 , 目 视 威 仪 之 礼 , 足 行 恭 敬 之 容 , 口 言 仁 义 之 道 . 故 君 子 终 日 言 而 邪 辟 无 由 入 也 .(《史记乐书》)
【译文】
太史公说:上古时的贤明帝王奏乐,不是为了自己心中快乐欢娱,恣情肆欲,快意于一时.端正教化的人都是从音做起的,音正行为自正.所以音乐,是用来激动血脉,交流精神,调和,端正人心的.宫声可以激动脾脏并调和,端正心性中的一个圣字,商声可以激动肺脏并调和,端正心性中的一个义字,角声可以激动肝脏并调和,端正心性中的一个仁字,徵声可以激动心脏并调和,端正心性中的一个礼字,羽声可以激动肾脏并调和,端正心性中的一个智字.所以说乐对内用来辅助正派的心性,而对外用来区分贵贱;对上用来奉事宗庙,对下用来改变黎民百姓的品性风貌.琴身长八尺一寸,这个数字是度数中的元数.琴弦中最粗大的一根是宫弦,位居所有弦的中央,是弦中的君主.商弦布置在它右侧的旁边,其他各弦也都按粗细长短的次序排列,不相杂乱,这样君臣的地位也就端正了.所以听宫声,使人品性温和宽舒而且广大;听商声,使人品性端方正直而且好义;听角声,使人有恻隐之心并且能够爱人;听徵音,使人乐于行善并且爱好施舍;听羽声,使人讲究整洁规矩并且爱好礼节.礼是通过一些规定从外部对人起作用的,乐却是从人心中产生.所以君子片刻也不能离开礼,片刻离开礼就会有暴横轻漫的行为充分表现于外;也不可片刻离开乐,片刻离开乐就会有奸邪的行为从心中大量产生出来.所以乐和音,是君子用来修养义心的.古时候,天子诸侯听钟磬乐声而钟磬从不离开庭院,卿大夫听琴瑟的乐声而琴瑟从不离开身边,这是为了修养行义的品格,防止淫佚的.淫佚的产生是从无礼开始的,所以贤圣的帝王务使人的耳朵只听雅颂的乐声,眼睛只看表现威仪的礼节,脚步行止只表现出恭敬的容貌,口中只谈仁义的道理.这样君子终日言谈,不正当的东西也没有机会侵入.
晋 公 子 重 耳 过(郑) , 文 公 弗 礼 . 文 公 弟 叔 詹 曰 : 「 重 耳 贤 , 且 又 同 姓 , 穷 而 过 君 , 不 可 无 礼 . 」 文 公 曰 : 「 诸 侯 亡 公 子 过 者 多 矣 , 安 能 尽 礼 之 ! 」 詹 曰 : 「 君 如 弗 礼 , 遂 杀 之 ; 弗 杀 , 使 即 反 国 , 为 郑 忧 矣 . 」 文 公 弗 听 .(《史记郑世家》)
【译文】
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重 耳)至 齐 , 齐 桓 公 厚 礼 , 而 以 宗 女 妻 之 , 有 马 二 十 乘 , 重 耳 安 之 . 重 耳 至 齐 二 岁 而 桓 公 卒 , 会 竖 刀 等 为 内 乱 , 齐 孝 公 之 立 , 诸 侯 兵 数 至 . 留 齐 凡 五 岁 . 重 耳 爱 齐 女 , 毋 去 心 . 赵 衰 , 咎 犯 乃 於 桑 下 谋 行 . 齐 女 侍 者 在 桑 上 闻 之 , 以 告 其 主 . 其 主 乃 杀 侍 者 ,劝 重 耳 趣 行 . 重 耳 曰 : 「 人 生 安 乐 , 孰 知 其 他 ! 必 死 於 此 ,不 能 去 . 」 齐 女 曰 : 「 子 一 国 公 子 , 穷 而 来 此 , 数 士 者 以 子 为 命 . 子 不 疾 反 国 , 报 劳 臣 , 而 怀 女 德 , 窃 为 子 羞 之 . 且 不 求 , 何 时 得 功 」 乃 与 赵 衰 等 谋 , 醉 重 耳 , 载 以 行 . 行 远 而 觉 , 重 耳 大 怒 , 引 戈 欲 杀 咎 犯 . 咎 犯 曰 : 「 杀 臣 成 子 , 偃 之 愿 也 . 」 重 耳 曰 : 「 事 不 成 , 我 食 舅 氏 之 肉 . 」 咎 犯 曰 : 「 事 不 成 , 犯 肉 腥 臊 , 何 足 食 ! 」 乃 止 , 遂 行 .(《史记晋世家》)
【译文】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 "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走了一段很长的路,重耳才醒来,一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就大怒,拿起戈来要杀咎犯.咎犯说:"杀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愿."重耳说:"事情要是不成功,我就吃舅父的肉."咎犯说:"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气,继续前行.
郭滢
【《史记》选读7 李将军列传|淮南衡山列传|滑稽列传|龟策列传|孝文本纪|】相关文章: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06-28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09-15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03-2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06-2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7篇)10-07
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07-02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说课稿02-1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精选8篇)08-19
苏教版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