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史记》选读(4)日者列传|货殖列传|夏本纪|孝文本纪|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扁鹊仓公列传|礼书|孔子世家|留侯世家 译文(人教版选修)
褚 先 生 曰 : 臣 为 郎 时 , 游 观 长 安 中 , 见 卜 筮 之 贤 大 夫 , 观 其 起 居 行 步 , 坐 起 自 动 , 誓 正 其 衣 冠 而 当 乡 人 也 , 有 君 子 之 风 . 见 性 好 解 妇 来 卜 , 对 之 颜 色 严 振 , 未 尝 见 齿 而 笑 也 . 从 古 以 来 , 贤 者 避 世 , 有 居 止 舞 泽 者 , 有 居 民 闲 闭 口 不 言 , 有 隐 居 卜 筮 闲 以 全 身 者 . 夫 司 马 季 主 者 , 楚 贤 大 夫 , 游 学 长 安 , 通 易 经 , 术 黄 帝 、 老 子 , 博 闻 远 见 . 观 其 对 二 大 夫 贵 人 之 谈 言 , 称 引 古 明 王 圣 人 道 , 固 非 浅 闻 小 数 之 能 . 及 卜 筮 立 名 声 千 里 者 , 各 往 往 而 在 . 传 曰 : 「 富 为 上 , 贵 次 之 ; 既 贵 各 各 学 一 伎 能 立 其 身 . 」 黄 直 , 大 夫 也 ; 陈 君 夫 , 妇 人 也 : 以 相 马 立 名 天 下 . 齐 张 仲 、 曲 成 侯 以 善 击 刺 学 用 剑 , 立 名 天 下 . 留 长 孺 以 相 彘 立 名 . 荥 阳 褚 氏 以 相 牛 立 名 . 能 以 伎 能 立 名 者 甚 多 , 皆 有 高 世 绝 人 之 风 , 何 可 胜 言 . 故 曰 : 「 非 其 地 , 树 之 不 生 ; 非 其 意 , 教 之 不 成 . 」 夫 家 之 教 子 孙 , 当 视 其 所 以 好 , 好 含 苟 生 活 之 道 , 因 而 成 之 . 故 曰 : 「 制 宅 命 子 , 足 以 观 士 ; 子 有 处 所 , 可 谓 贤 人 . 」(《史记日者列传》)
【译文】
褚先生说:我做郎官时,曾在长安城中游览,见过从事卜筮职业的贤士大夫,观察他们的起居行走,行动都由自己,常常谨慎地整理好衣服帽子来接待乡野之民,有君子的风范.遇到性情喜爱解疑,乐于卜筮的妇人来问卜,对待她们态度严肃,不曾露齿而笑.自古以来,贤者逃避世俗社会,有的栖息于荒芜的洼地,有的生活在民间而闭口不言,有的隐居在卜筮者中间以保全自己.司马季主是楚国的贤大夫,在长安游学,通晓《易经》,能够陈述黄帝,老子之道,知识广博,远见卓识.看他对答二位大夫贵人的话语,引述古代明王圣人的道理,原本不是见识浅薄能力低下之辈.至于以卜筮为业名扬千里之外的,往往到处都有.传记上说:"富为上,贵次之;已经显贵了,各自还须学会一技之长以立身于社会之中."黄直是位大夫,陈君夫是个妇女,以擅长相马而立名天下.齐国张仲和曲成侯以擅长用剑击刺而扬名天下.留长孺因善于相猪而出名.荥阳褚氏因善于相牛而成名.能够因技能立名的人很多,都有高于世俗和超过常人的风范,怎么能说得尽呢 所以说:"不是适当之地,种什么也不生长;不合他的意向,教什么也难以成就."大凡家庭教育子女,应当看看他们喜好什么,爱好如果包容生活之道,就顺其爱好因势利导而造就他.所以说:"建造什么住宅,为子取用何名,足以看出士大夫的志趣所在;儿子有了安身之处,可以称得上是贤人了."
计 然 曰 : 「 知 物 ,二 者 形 则 万 货 之 情 可 得 而 观 已 . 故 岁 在 金 , 穰 ; 水 , 毁 ; 木 , 饥 ; 火 , 旱 .旱 则 资 舟 , 水 则 资 车 ,物 之 理 也 . 六 岁 穰 , 六 岁 旱 , 十 二 岁 一 大 饥 . 夫 粜 , 二 十 病 农 , 九 十 病 末 .末 病 则 财 不 出 , 农 病 则 草 不 辟 矣 . 上 不 过 八 十 , 下 不 减 三 十 , 则 农 末 俱 利 , 平 粜 齐 物 , 关 市 不 乏 , 治 国 之 道 也 . 积 着之 理 , 务 完 物 , 无 息 币 .以 物 相 贸 易 , 腐 败 而 食 之 货 勿 留 , 无 敢 居 贵 . 论 其 有 余 不 足 , 则 知 贵 贱 . 贵 上 极 则 反 贱 , 贱 下 极 则 反 贵 . 贵 出 如 粪 土 , 贱 取 如 珠 玉 .财 币 欲 其 行 如 流 水 . 」 修 之 十 年 , 国 富 , 厚 赂 战 士 , 士 赴 矢 石 , 如 渴 得 饮 , 遂 报 强 吴 , 观 兵 中 国 , 称 号 「 五 霸 」 .(《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
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尧 崩 , 帝 舜 问 四 岳 曰 : 「 有 能 成 美 尧 之 事 者 使 居 官 」 皆 曰 : 「 伯 禹 为 司 空 , 可 成 美 尧 之 功 . 」 舜 曰 : 「 嗟 , 然 ! 」 命 禹 : 「 女 平 水 土 , 维 是 勉 之 . 」(《史记夏本纪》)
【译文】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 "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
高 祖 为 人 , 隆 准 而 龙 颜 ,美 须 髯 , 左 股 有 七 十 二 黑 子 .仁 而 爱 人 , 喜 施 ,意 豁 如 也 .常 有 大 度 , 不 事 家 人 生 产 作 业 . 及 壮 , 试 为 吏 ,为 泗 水 亭 长 ,廷 中 吏 无 所 不 狎 侮 . 好 酒 及 色 . 常 从 王 媪 、 武 负 贳 酒 ,醉 卧 , 武 负 、 王 媪 见 其 上 常 有 龙 , 怪 之 .高 祖 每 酤 留 饮 , 酒 雠 数 倍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
春 , 上 曰 : 「 朕 获 执 牺 牲 珪 币 以 事 上 帝 宗 庙 , 十 四 年 于 今 , 历 日绵 长 , 以 不 敏 不 明 而 久 抚 临 天 下 , 朕 甚 自 愧 . 其 广 增 诸 祀 墠 场 珪 币 . 昔 先 王 远 施 不 求 其 报 , 望 祀 不 祈 其 福 , 右 贤 左 戚 ,先 民 后 己 , 至 明 之 极 也 . 今 吾 闻 祠 官 祝 厘 ,皆 归 福 朕 躬 , 不 为 百 姓 , 朕 甚 愧 之 . 夫 以 朕 不 德 , 而 躬 享 独 美 其 福 , 百 姓 不 与 焉 , 是 重 吾 不 德 . 其 令 祠 官 致 敬 , 毋 有 所 祈 . 」 (《史记孝文本纪》)
【译文】
这年春天,文帝说:"我有幸得以执掌祭祀的牺牲,玉帛来祭祀上帝,宗庙,登上帝位,至今十四年了,历时已经很久,以我这样一个既不聪敏又不明智的人长久地治理天下,深为自愧.应当广泛增设祭祀的墠(shàn,扇)场和玉帛.从前先王远施恩惠而不求回报,遥祭山川却不为自己祈福,尊贤抑亲,先民后己,圣明到了极点.如今我听说掌管祭祀的祠官祈祷时,全都是为我一个人,而不为百姓祝福,我为此而感到非常渐愧.凭着我这样无德之人,却独自享受神灵的降福,而百姓却享受不到,这就加重了我的无德.现在命令祠官祭祀要向神献上敬意,不要为我一个人祈求什么."
楚 急 攻 , 绝 汉 甬 道 , 围 汉 王 於 荥 阳 城 . 久 之 , 汉 王 患 之 , 请 割 荥 阳 以 西 以 和 . 项 王 不 听 . 汉 王 谓 陈 平 曰 : 「 天 下 纷 纷 , 何 时 定 乎 」 陈 平 曰 : 「 项 王 为 人 , 恭 敬 爱 人 , 士 之 廉 节 好 礼 者 多 归 之 . 至 於 行 功 爵 邑 , 重 之 , 士 亦 以 此 不 附 . 今 大 王 慢 而 少 礼 , 士 廉 节 者 不 来 ; 然 大 王 能 饶 人 以 爵 邑 , 士 之 顽 钝嗜 利 无 耻 者 亦 多 归 汉 . 诚 各 去 其 两 短 , 袭 其 两 长 , 天 下 指 麾 则 定 矣 . 然 大 王 恣 侮 人 , 不 能 得 廉 节 之 士 . 顾 楚 有 可 乱 者 , 彼 项 王 骨 鲠 之 臣 亚 父 , 钟 离 眛 , 龙 且 , 周 殷 之 属 , 不 过 数 人 耳 . 大 王 诚 能 出 捐 数 万 斤 金 , 行 反 闲 , 闲 其 君 臣 , 以 疑 其 心 , 项 王 为 人 意 忌 信 谗 , 必 内 相 诛 . 汉 因 举 兵 而 攻 之 , 破 楚 必 矣 . 」 汉 王 以 为 然 , 乃 出 黄 金 四 万 斤 , 与 陈 平 , 恣 所 为 , 不 问 其 出 入 . (《史记陈丞相世家》)
【译文】
楚军加紧进攻,切断了汉军的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过了好一段时间,汉王为这种困境而忧虑,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讲和.项王不同意.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 "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你们各方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采取你们双方的长处,那么只要招一招手,天下就能安定了.但是大王爱随意侮辱人,不能罗致到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过楚军方面有着可以扰乱的地方,项王那里刚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味,龙且(jū,居),周殷之辈,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人."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支出情况.
信 数 与 萧 何 语 , 何 奇 之 . 至 南 郑 , 诸 将 行 道 亡 者 数 十 人 , 信 度 何 等 已 数 言 上 , 上 不 我 用 ,即 亡 . 何 闻 信 亡 , 不 及 以 闻 , 自 追 之 . 人 有 言 上 曰 : 「 丞 相 何 亡 . 」 上 大 怒 , 如 失 左 右 手 . 居 一 二 日 , 何 来 谒 上 , 上 且 怒 且 喜 , 骂 何 曰 : 「 若 亡 , 何 也 」 何 曰 : 「 臣 不 敢 亡 也 , 臣 追 亡 者 . 」 上 曰 : 「 若 所 追 者 谁 何 」 曰 : 「 韩 信 也 . 」 上 复 骂 曰 : 「 诸 将 亡 者 以 十 数 , 公 无 所 追 ; 追 信 , 诈 也 . 」 何 曰 : 「 诸 将 易 得 耳 . 至 如 信 者 , 国 士 无 双 . 王 必 欲 长 王 汉 中 , 无 所 事 信 ;[一]必 欲 争 天 下 , 非 信 无 所 与 计 事 者 . 顾 王 策 安 所 决 耳 . 」 王 曰 : 「 吾 亦 欲 东 耳 , 安 能 郁 郁 久 居 此 乎 」 何 曰 : 「 王 计 必 欲 东 , 能 用 信 , 信 留 ; 不 能 用 , 信 终 亡 耳 . 」 王 曰 : 「 吾 为 公 以 为 将 . 」 何 曰 : 「 虽 为 将 , 信 必 不 留 . 」 王 曰 : 「 以 为 大 将 . 」 何 曰 : 「 幸 甚 . 」 於 是 王 欲 召 信 拜 之 . 何 曰 : 「 王 素 慢 无 礼 , 今 拜 大 将 如 呼 小 儿 耳 , 此 乃 信 所 以 去 也 . 王 必 欲 拜 之 , 择 良 日 , 斋 戒 , 设 坛 场 , 具 礼 , 乃 可 耳 . 」 王 许 之 . 诸 将 皆 喜 , 人 人 各 自 以 为 得 大 将 . 至 拜 大 将 , 乃 韩 信 也 , 一 军 皆 惊 .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 "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 "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 "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扁 鹊 者 ,勃 海 郡 郑 人 也 ,姓 秦 氏 , 名 越 人 . 少 时 为 人 舍 长 .舍 客 长 桑 君过 ,扁 鹊 独 奇 之 , 常 谨 遇 之 . 长 桑 君 亦 知 扁 鹊 非 常 人 也 . 出 入 十 余 年 , 乃 呼 扁 鹊 私 坐 , 闲 与 语 曰 :「 我 有 禁 方 , 年 老 , 欲 传 与 公 , 公 毋 泄 . 」 扁 鹊 曰 : 「 敬 诺 . 」 乃 出 其 怀 中 药 予 扁 鹊 : 「 饮 是 以 上 池 之 水 , 三 十 日 当 知 物 矣 . 」乃 悉 取 其 禁 方 书 尽 与 扁 鹊 . 忽 然 不 见 , 殆 非 人 也 . 扁 鹊 以 其 言 饮 药 三 十 日 , 视 见 垣 一 方 人 .以 此 视 病 , 尽 见 五 藏 症 结 ,特 以 诊 脉为 名 耳 . 为 医 或 在 齐 ,或 在 赵 . 在 赵 者 名 扁 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鄚(mào,茂)人,姓秦,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好吧,遵命."他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又接着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忽然间人就不见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时名叫扁鹊.
礼 之 貌 诚深 矣 , 坚 白 同 异 之 察 , 入 焉 而 弱 .其 貌 诚 大 矣 , 擅 作 典 制 褊 陋 之 说 , 入 焉 而 望 .其 貌 诚 高 矣 , 暴 慢 恣 睢 ,轻 俗 以 为 高 之 属 , 入 焉 而 队 .故 绳 诚 陈 ,则 不 可 欺 以 曲 直 ; 衡 诚 县 ,则 不 可 欺 以 轻 重 ; 规 矩 诚 错 ,则 不 可 欺 以 方 员 ; 君 子 审 礼 , 则 不 可 欺 以 诈 伪 .故 绳 者 , 直 之 至 也 ; 衡 者 , 平 之 至 也 ; 规 矩 者 , 方 员 之 至 也 ; 礼 者 , 人 道 之 极 也 . 然 而 不 法 礼 者 不 足 礼 , 谓 之 无 方 之 民 ;法 礼 足 礼 , 谓 之 有 方 之 士 . 礼 之 中 , 能 思 索 ,谓 之 能 虑 ; 能 虑 勿 易 ,谓 之 能 固 . 能 虑 能 固 , 加 好 之 焉 , 圣 矣 .天 者 , 高 之 极 也 ; 地 者 , 下 之 极 也 ; 日 月 者 , 明 之 极 也 ; 无 穷 者 , 广 大 之 极 也 ; 圣 人 者 , 道 之 极 也 . (《史记礼书》)
【译文】
礼的本身实在深奥啊,"坚白同异"理论的辨析入微,与它相比,就会丧败破灭.礼本身实在太博大了,那些擅自制作的典章制度,及狭隘,浅陋的理论,与它相比,就会自愧渺小,望尘莫及.礼本身太高尚了,那些粗暴,傲慢,放纵,浅露而又轻俗自高之徒,与之相比,就会自坠形象,显露出浮薄来.所以说,绳墨既设,则不能以曲直相欺;秤锤已悬,则不能以轻重相欺;圆规和角尺摆在那里了,就不能以方圆相欺;君子精审于礼,人们就不能以狡诈虚伪相欺.因为,绳墨是直的标准;秤锤是轻重的标准;圆规和角尺是方圆的标准;礼则是人道的标准.但是,不守礼法的人不值得待之以礼,称为不守法术之民;守礼者才配以礼相待,称为守法术之士.能得礼之中道,不偏不倚,又能事事思索,不违情理,叫做能虑;能虑而又不变易礼法,叫做能固.能虑能固,加上对礼的无比喜好,就是圣人了.天是高的极点,地是低下的极点,日月是明亮的极点,无究是广大的极点,圣人则是礼义之道的极点.
孔 子 贫 且 贱 . 及 长 , 尝 为 季 氏 史 ,料 量 平 ; 尝 为 司 职 吏 而 畜 蕃 息 . 由 是 为 司 空 . 已而 去 鲁 , 斥 乎 齐 , 逐 乎 宋 、 为 , 困 於 陈 蔡 之 闲 , 於 是 反 鲁 . 孔 子 长 九 尺 有 六 寸 , 人 皆 谓 之 「长 人 」 而 异 之 . 鲁 复 善 待 , 由 是 反 鲁 .(《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最后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终于返回了鲁国.
(张)良 尝 闲 从 容步 游 下 邳圯 上 ,有 一 老 父 , 衣 褐 , 至 良 所 , 直 堕 其 履 圯 下 ,顾 谓 良 曰 : 「 孺 子 , 下 取 履 ! 」 良 鄂 然 , 欲 殴 之 .为 其 老 , 强 忍 , 下 取 履 . 父 曰 : 「 履 我 ! 」 良 业 为 取 履 , 因 长 跪 履 之 .父 以 足 受 , 笑 而 去 . 良 殊 大 惊 , 随 目 之 . 父 去 里 所 , 复 还 ,曰 : 「 孺 子 可 教 矣 . 后 五 日 平 明 , 与 我 会 此 . 」 良 因 怪 之 , 跪 曰 : 「 诺 . 」 五 日 平 明 , 良 往 . 父 已 先 在 , 怒 曰 : 「 与 老 人 期 , 后 , 何 也 」 去 , 曰 : 「 后 五 日 早 会 . 」 五 日 鸡 鸣 , 良 往 . 父 又 先 在 , 复 怒 曰 : 「 后 , 何 也 」 去 , 曰 : 「 后 五 日 复 早 来 . 」 五 日 , 良 夜 未 半 往 . 有 顷 , 父 亦 来 , 喜 曰 : 「 当 如 是 . 」 出 一 编 书 ,曰 : 「 读 此 则 为 王 者 师 矣 . 后 十 年 兴 . 十 三 年 孺 子 见 我 济 北 , 谷 城 山 下 黄 石 即 我 矣 . 」]遂 去 , 无 他 言 , 不 复 见 . 旦 日 视 其 书 , 乃 太 公 兵 法 也 .良 因 异 之 , 常 习 诵 读 之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 "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 "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郭滢
【《史记》选读4日者列传|货殖列传|夏本纪|孝文本纪|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相关文章:
苏教版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06-21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06-28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0-14
史记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10-09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09-15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03-2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06-22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09-09
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07-02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说课稿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