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时间:2024-08-26 17:09: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1

  教学设想

  突出“细”“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对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注意体会,适当地点拨、引导,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示范,重点讲读一两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反馈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想象力。

  一、引用名言,导入课文,激发爱美的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二、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歌颂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3.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

  水涨(zhng)剿(cho)应和迷藏)酝酿(yunng)晕(yu)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三、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迎春”写得很精彩。确实如此。“盼望着,盼望着”,两个词叠用,不仅能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而且把读者的心“吊”起来,引起共鸣。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即使动态助词,用得也报考究。学生轻声读一段,体会四个动态助词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从第2节开始,作者用彩笔描绘春景了,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优美。同学们朗读第2、3、4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③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同学们交流后,教师讲述: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依次描绘春山、春水、春天的太阳、春草、春树、春花。

  描绘得细。如春草的图景,写它旺盛的生命力——“钻”,对它的色彩——“绿绿的”,写它的质感——“嫩嫩的”、“软绵绵的”,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这样细笔细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目所睹和身历其境之感。

  描绘得立体。如春花的图景,先写树上的繁花似锦,次写树中的昆虫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

  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的描写,就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描绘方法多样。用拟人的手法,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生动地刻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又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景。寓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

  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描写的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选词准确精当。如“山朗润起来了”的“朗润”准确地描绘出春天山景的特点,明朗、润泽的样子。出示月历上山景的彩色图片。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体会作者遣词的功力。又如“花下成于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小草的“钻”,野花的“眨呀眨”,能绘声绘态,刻画出勃勃生气。语言的音韵也很注意,如短句的运用,三个“起来了”的连用,有节奏感,读起来上口。

  综上所述,要把现实生活的春移到笔下,使义中真正洋溢着在的气息是很不容易的。

  从这三段中我们就可领悟到不少写作的奥妙。请同学们朗诵、熟读,咀嚼一下刚才讲述的要点。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

  《春》这篇散文广泛地写春景,刚刚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下面的春风图、春雨图、春天人活动的图景,请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时注意: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点拨一二。如:“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自僧人志南的《绝句》,全诗为:“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落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诗句绘春风的柔和。

  由风的“抚摸”,引出泥土的气息,引出草味花香,引出鸟的呼朋引伴,引出轻风流水的声音,引出牧童短笛的喷亮声。重点描绘声音,乌鸣声、轻风流水声、短笛晓亮声应和着,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抓住“细”和“密”表现春雨的特征。写雨的形态后,写雨中景色——雨中屋、雨中树。

  雨中草、雨中人。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沐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把“青”直送到你的眼前。

  写人,寥寥几笔,写出地域、情态、思想,着重在人的思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老老小小身上都注满了活力,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五、齐读第2至7节,思考回答:

  1.作者绘春景按照怎样的顺序?

  2.绘景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明确: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围绕“春”写各种景物,采用模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犹如长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笔画逐步展示在人们眼前。

  作者绘春天优美之景,抒赞美春天之情,充满诗情与画意。

  六、朗读第三段,要求学生说明:

  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

  这部分是歌颂春天。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小娃娃,强调一个“新”字;再喻为小姑娘,突出一个“美”字;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突出一个“力”字。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领着我们向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走去。绘春时充满喜悦与赞美之情,为颂春作了铺垫。歌颂着天是赞美春天感情的必然发展。前后的感情是一致的、呼应的。

  七、熟读全文,体会文中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有层次地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八、寻找春天,展开想象。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元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现在我们也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去校园里寻觅春天。看校园秋色,想象着天的美景,口头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景象。要求:

  分小组进行,互问互答。

  指实景,口头描述春景。

  仔细观察,尽量运用文中的词句。

  对反馈的情况开展评论。

  九、仿写。

  仔细观察秋天是色,用细笔细描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秋天二小景》。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2

  教学目标

  1、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最佳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三、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四、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五、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六、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阅读、勾画、批注

  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一篇简单的赏析性文章。

  小组推荐交流,组与组之间互评。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古诗名句评注春草、春花、春雨等图,并展开想象为文章配相应图画。

  阅读、思考、圈画、讨论

  描写、交流、互评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思考、自由发言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对希望的憧憬之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

  1、播放视频朗读。

  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

  (1)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4

  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师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来欣赏朱自清写的春。同学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生: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暧神州万木荣。

  生: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风。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师:你最欣赏文中哪些优美语句,请先声情并茂地读一读,也可以做一下赏析。

  生:(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话写了春草,尤其是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春草以生机和活力。

  生:我认为他只有最后一句话读的不太好,读的太有力了,没有表现出风的轻和草的软,我想应该这样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认为他这个读法效果很好,让我们听了好像真的是坐在软绵绵的草上,柔和的风在耳边轻轻擦过。

  生:我认为闭上眼睛才会有这种感觉。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所描绘的春草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才容易入情入境,也才更容易表达感情。

  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支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我认为他“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这一句读的最好,让人看了有陶醉的.感觉。

  生:这一段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子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春天花的五彩缤纷。

  生:文中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一个闹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而且还把蜜蜂拟人化了。

  师:说的好,把蜜蜂人格化了,赋予它以人的灵性。

  生: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有风,野花摇摆,所以会有眨眼的感觉。

  生:确实,很有道理。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

  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6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

  一、盼春天:

  1、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春天来了……

  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

  二、找春天:

  3、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读春天:

  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分小组诵读课文。

  8、正音正字。

  9、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四、诵春天:

  10、全体齐诵读课文,

  要求:

  (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课外延伸:

  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附:(第二、三课时)设想: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作用;

  2、借景抒情的写法;

  3、写景方法小结。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词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

【《春》教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春》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08-17

《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6-29

《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19

《春》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0-10

《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9-17

《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8-18

朱自清《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12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通用03-24

《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6-14

《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