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何明
提要:多层次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
正文:
一、多层次教学
(一)多层次教学的含义
所谓多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即对全班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而个别教学虽然可以因材施教,但其低效率也为我们所不龋实践证明,无论是个别教学,还是集体教学和分组教学,都有其难以避免的弊端。多层次教学就是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多层次教学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层次教学综合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实际效果上,多层次教学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多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后者包括智力、兴趣爱好、动机、能力、气质、性格、情绪状态等的差异。研究表明,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在独特的自然基础上,受到具体的教育和其它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然而,要在当今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如果能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则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的弊病,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施教效率。多层次教学就是依据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消失,95%的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而多层次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4.“教学形式最优化”的理论
巴班斯基关于教学形式最优化的理论认为,当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以采用个别教学为最好,这时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当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材料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易做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导;优生做难题,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份量较多的新教材,而又不能采用个别和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这3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二、多层次教学的组织模式
在当代多层次教学研究中,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家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形式,如保留年级界限的按成绩编班;取消年级限制的“连续进度”;按智力分组的“同质班”;专为学习有困难者或骨干设立的“学习辅导中心”等等,其中有许多观点和做法能给我们以启发。我们的改革实验表明: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应与课程结构改革同步进行,并与之相适应。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必须建立起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堂教学与活动课指导相结合,分层次教学,分类学习指导的教学组织模式。
(一)研究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研究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分析与学生学习成绩和道德行为的差异有联系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些心理特点形成的过程和条件。这是实施多层次教学和学习指导的重要前提。
1.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的分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分析和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主要应考察其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心理特征。
--学生性格的差异
学生性格的差异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或表现在他们意志的某一个别特征上,如是否勤勉、诚实、坚定、勇敢、有毅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态度等品质发展的程度如何。
--学生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一个人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具有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科目抱有选择态度,表现出对不同的学科的特殊兴趣。
--学生能力的差异
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是在注意、记忆、观察、感知觉、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等认识能力上,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特点。②特殊才能的差异。在特殊才能方面,学生的个人特点表现得最为明显,有的学生具有文学艺术的才能,有的学生具有科学或技术方面的才能。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在发展其个性的一般良好品质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特殊培养。
2.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的方法
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观察、调查和分析,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实验方法。其内容包括下述几个方面:①一般情况;②学生的主要的个性心理特点;③学生个性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④关于教育指导的措施意见。
(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组织模式
1.必修课
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必修课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是指在同一个班组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按其原有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学习不同水平的材料,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分层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必须在深入研究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其大致分为A、B、C 3个层次,并将他们平均分布在各学习小组内,这就产生了纵横两个维度。从纵的方面看,全班分成了程度大致均等的若干小组;从横的方面看,每组都包含着程度有异的3个层次。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从编组的形式看,按程度编组效果不好,还是以混合编组为佳,它不但可以减少差生的挫折感,避免多次配置之劳,还可以使学生间取长补短,创造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气氛。
--明确提出多层次的教学要求
必修课实施水平区别化必须有一个基准,即对每一个学习阶段(初中、高中)确定一个最低限度的水平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既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也是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所要求的基础水平区别化教学比传统集体教学只需“划一”的教学要求更高、更具体,一堂课至少要有高、中、低3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中等层次要求宜紧扣大纲;高层次要求宜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低层次要求宜在速度和难度上略有降低。
--精心设计多层次练习
根据多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也可设计成高、中、低3个层次。可采用基本题加机动题或附加题的办法予以解决: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对于全部完成基本题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附加题则是一些综合性、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
--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多层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后者特别要注意抓两头,通过讲解、揭示、示范,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获得高峰体验。
2.选修课分层次分类施教
选修课不同于其它非正规教学,它是一种正规的课堂教学,只不过在教学对象、要求、教材上比之必修课有较大的弹性。为了有利于不同程度和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选修课可分为3类:一类是与必修课对应学科的分层次选修,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结合学生的志愿分为A、B两个层次。A层以巩固掌握必修课为主,B层则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加深和提高。一类是为介绍各种综合性的基础科学以及最新的文化、科技成就而开设的拓宽类选修课。再一类是不同学科领域的兴趣性选修,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和才能。
实施选修课分层分类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合理规划选修课比例和起始时间分层次选修课应与相应的必修课同步进行,以每周增加1节必选课为宜。拓宽类选修课宜在高年级开设,采用短期课程的办法,每周1节,但不必开满全学期,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短则二、三周,长则一、二月。趣味性选修课每期开4至6科,每科10课时左右。让学生每期任选1科,成绩以学分计算。
--精心选择和组织选修课教学内容
为保证选修课的开设,有必要对已有的必修课内容进行精简、调整,把一些属于高深的、拓宽的或趣味性的内容从必修课里调整到选修课里,以选修课教材的形式稳定下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修。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修指导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选修指导,可以防止学生选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做法是:公布科目,介绍内容,学生选报,教师平衡。
--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
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因此必须加强选修课的组织管理工作。为此,我们对于每一门选修课建立了教学档案,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习题集、主要参考书目、学生成绩册、教师建议等。
--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办法
选修课考核的方式要因科而异,或者笔试,或者口试,也可以撰写有关小论文、实验报告,以及考核学生的操作、制作技能。学生的考核成绩要记入档案,不合格的必须参加下一年该选修课的考核。我们主张实行学分制,以统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管理。
3.活动课分类指导
活动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和讨论,这里举例说明:--兴趣小组的学习指导兴趣小组在教学组织上应有较大的自愿性、松散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更多的趣味性、灵活性。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应用、验证、巩固学科知识,并提供适应学生兴趣的补充阅读材料,如《趣味力学》、《有趣的杨辉三角》等。在评价方面,则应重视过程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外超前学习与特长生的指导
特长生的超前学习应以课余自学为主,教师可按如下方式作适当个别辅导:①开设专题讲座。聘请本校教师和大学教授、专家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题讨论班。②组织学科讨论小组,组织具有共同兴趣的特长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讨。③实行“导师指导制”。确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中学教师或学术造诣深的专家学者作为特长生的指导教师。特长生在导师的辅导下,可以超前学习中学甚至大学本科的功课,并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专著,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活动。这种以自学为主,自己设计实验并研究课题,向导师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跟大学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很类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设立“学习咨询辅导中心”
“学习咨询辅导中心”对部分学习确有困难者提供学习咨询,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验,成都七中现已基本形成一个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和多层次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实践证明,这种多层次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于实施新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
小学写作教学堂模式研究准备阶段的学习心得02-11
有关物理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11-14
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总结03-24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03-24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工作总结11-06
(精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04-22
研究磁铁教学反思10-06
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04-07
课题研究教学总结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