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月的意象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作文指导)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意象的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以“月”为例,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懂得在诗歌鉴赏中的迁移和应用。
【教学设想】
以分析“月”的意象为例,来讲授意象的作用,学会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并让学生懂得在诗歌鉴赏中的迁移和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嫦娥奔月故事导入
二、意象分析
1.含义:意象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即物象+情意=意象。
2.作用:①营造一种意境、画面,②寄托诗人的情感。
3.“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方法指导
三、学生自主探究和把握“月”意象的主要内涵
1.根据意象的作用,从《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诗歌单元中找出存有“月亮”意象的句段,体会诗歌中月的作用。
2.以《春江花月夜》为切入点分析
置身诗境:问1. 根据意象的作用--营造一种意境、画面,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概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作用(一)营造一种审美意境(板书)
月与夜相伴而生,夜幕之下,月变得美丽而朦胧,客观上便制造出恬静温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
诗人一开篇即就题生发,兴致淋漓地勾勒出一幅春江夜壮丽而奇妙的画面。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构成了一个澄碧晶莹的、美妙无比的月光世界。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都被月光涤荡成梦幻一般的银灰色,春江花月夜因此显得格外幽静恬美。
缘景明情:问2.通过这一幅画面,诗人要表达什么的情感?
作用(二)月是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⑴月系两地的相思怀念
诗人张若虚眼望皓月,豪情问天,与此同时,月亮也将它的清辉洒在离人的心上。“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楼上人似月,相思起哀愁。相思笼上一层美丽的月纱,浓重的离愁化作轻烟般的惆怅。明月照着相思楼,照在楼上无眠的思妇身上。月亮如此多情,默默伴你长夜相思,深深照你庭院幽独。“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岂不知这多情之月已扰人无尽相思意,叫月下之人怎不起相见相随愿?“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现实的时空阻碍了相爱的人,但无处不在的月光可以超越一切,使人产生诗意般的甜美联想。
⑵孤独失意的情感象征
月亮在传统的文化中承担了孤独失意的美学意味,就其原因同样在于月亮美学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的心灵的生命体验发生了同物对映效应,对象因此可以移入人的感情。月亮皎皎,孤悬夜空,既冷清又孤独,这与人类孤独失意的情感体验正相吻合。一弯残月,满怀孤寂。《春江花月夜》以月升开篇,最后以月落结篇:“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闺中思妇 “愿逐月华流照君”,月亮既然是沟通二者的乘骑物,那么在外的游子当然可以想象自己乘月归家,曾几何时,在一片虚幻的想象天空完成了爱情的圆满。游子如许的离愁,伴随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上。
又如《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月色银白,就其色调而言,属于冷色调,可给人以清凉之感,月又可以表现清冷寂寞的意象。
又如淮扬冷月--姜夔的《扬州慢》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
《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本无所谓冷热。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残桥、冷月、清音、凄情,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多情的月亮,陪伴着孤独的诗人;清高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东游。月幻化成诗人的知己。
⑶人生哲理的象征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将人生与宇宙紧密联系起来,他也感叹人生短暂,但并未完全落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转对人生短暂的颓废、绝望而到对人生的追求、热爱,为人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月亮是永恒的,人类也是永恒的。
3.归纳总结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让我们认识了别样的月光,我们也知道月的意象是多边的,即①营造一种审美意境②月是情感的载体。我们要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分析诗歌。
四、课堂练习
[投影]①《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⑴提问思考:这首诗歌如何通过景物来抒发感情?诗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讲析:这是一首围绕望月终夜不眠,怀念远人的五言律诗。诗中的意象中心是“月”。诗中写“月”,主要以月光的皎洁,明亮等特点来反衬诗人的无尽情思,表达了对远人的怀念。
[投影]②《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问题研讨:①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的?②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分析:这首诗歌同样是一首写秋思的五律。鉴赏时同样要抓住关键词句,景物主体依旧是月,诗人着重写了在月夜这个特定情况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饱含着对亲人的担忧。
[投影]③两首诗歌的鉴赏比较
诗题 《望月怀远》 《月夜忆舍弟》
意象 月 月
关键句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特点 对月生怨
幽思绵长 望月思乡
兄弟情深
情感 思乡怀人
五、作业
月华抚慰过前人的心灵,同样也在抚慰着我们的心灵。面对着月华,你心中也会涌起万般思绪吧,那么请同学们以“月亮”为寄托物,写一段300字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
意象:①营造一种意境、画面。
②寄托诗人的情感(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教学反馈】
廖起有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月的意象分析(高二选修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药》中几个意象的分析04-14
人教版高二选修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设计03-04
古诗鉴赏--景与情的关系04-14
粤教版高二选修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03-04
《书愤》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项羽之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书愤》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诸子喻山水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高二地理选修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