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4-09-04 13:20:1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依托网络教育,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素质发展--“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缘起:网络对教育的巨大冲击

我校承担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课题研究任务书编号为4-06-25-162。

我们选择并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看,我们已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了,它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且深远的,有人在对教育发展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教育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这启示我们,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就必须研究网络这一工具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机制。

2、从学校的发展角度看,我校是浙江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确立了创建e校园并以此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早就开始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益地造就出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的探索。确立这一课题是我们实践的深化,它构成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重要因素。

3、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看,在我校,运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广大教师的人心,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网络在教学中应用已从辅助教学开始走向学科教学的整合阶段,这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网络运用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已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教师实践的需要。

总之,网络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全面而且深刻的,学校必须认真应对这一冲击。由于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交往关系,所以,网络教育对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影响,是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交往关系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研究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的作用,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网络引发了教育行为、观念的深刻变革

  随着网络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扩展和加深,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对网络教育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至今,每年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网络与教育的研究论文都在200篇以上,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如《网络教育应用教程》、《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等。

   综观国内目前已有的研究(由于条件限制,对国外网络教学研究情况,我们没有进行研读和分析),在网络对教与学的影响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形成了一些共识: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教育方式的意义,又有教育观念的意义。

在教育观念方面,网络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学习过程成为了信息获取、选择,进而进行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过程无论在内容上、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应当从以教师为核心转为以学生为核心,由继承式教育转向创新式教育。

在教育方式方面,有论者认为,当网络教学可能向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的背景下,学习者的主体建构必然成为学习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构主义突显了它的意义,它将成为网络教学模式转换的理论根据。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教学时间、层次更灵活,教学手段、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知识更新更及时,教学管理、互动与协作更高效。指导性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个别教学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模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教学目标由维持走向创新,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由间接走向直观,教学方法走向个性化、多样化。

网络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特征,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和“发现式”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互动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将取代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但在现实中,网络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远没有达到理论研究者所期望的水平,据《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2]的调查结果,“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但是,“互联网通常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使他们了解时代潮流等,这也会对学习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互联网需求研究说明,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用户(均值=3.77,N=738)比非用户(均值=3.61,N=1377)更喜欢使用互联网进行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P=.004)。这不能不说是对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学校,我们进行的学生访谈中,也发现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不如理论推测的那样有效。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互联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传统条件下的接受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是不足以应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三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对网络教学、网络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利用还仅仅停留在辅教的阶段,还没有成为辅学、助学的工具,这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展开了网络环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我们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网络促进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改变

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师引导与帮助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把研究的重点确定在: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和载体,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和反思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网络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拓展了教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得教学与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学校课堂之中,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可以自主地确定学习进度的方式,可以利用最优的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但是要发挥这些网络的教育优势,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网络学习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甄别、选择、批判能力。而这些学习能力是需要学校、教师培养的。对此,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三条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1、通过信息技术科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技术素养。

要让学生把网络的教育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优势,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术,信息搜索、选择的技术。网络化教育中,师资和软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能适应计算机和网络,只有这样,网络化教育才能成为现实。这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学科担负着主要的任务。而不同学科所需要的有自己特点的信息提取技能,则是学科教学中应当加以培养的,这就应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在网络教育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素养是:

(1)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

(2)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可以熟练地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

(3)信息利用的素养: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4)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

具备了以上素养,学生才可能从接受学习转向建构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一,通过信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系统的信息教育,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其内容应该包括: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原理、信息传递及接收与控制的原理;二是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信息技术常识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上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三是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电脑、网络等信息设备的能力,掌握有关信息化社会的有关知识,能熟练运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专用搜索工具进行信息搜寻;培养学生广泛地理解、甄别、选择、整理、创造、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正确对待网络对学习影响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学科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除常规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外,还应该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和网络使用技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专业网站,利用专业术语、关键词进行信息搜索;教会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迅速、准确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的技能。

在我们的实践中,在以网络为依托的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师都意识地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各学科课程知识。比如在语文课中网络搜索学习材料、用计算机写作文与修改作文、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数学课中用计算机学习算数、用多媒体技术绘几何图形、用计算机解题;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中用计算机动画表现大千世界微观或宏观物理现象、借助网络进行虚拟实验;在政治、历史等社会课中,利用网络搜寻社会材料,历史资料,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网络开展调查研究,搜寻研究素材,向专家讨教,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互动学习等等。

第三,重视网络使用中的伦理道德修养问题。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生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必须使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正确的道德感,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的信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积极、健康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

实施网络教育,我们必须重视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交流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应该高度关注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等的培养,以期造就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信息素质。

以上这些基本信息素养的形成,是进行网络教学,开展在线学习的重要的基础条件。

【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1-22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篇)11-22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篇11-22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_结题报告07-09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12-19

课题结题报告05-21

结题报告范文11-17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7篇)12-31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精选13篇)07-04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8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