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选修备课资料)

时间:2024-08-27 18:31:5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语修辞格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参考答案:成语中的修辞手法:大笔如椽(比喻/明喻),味同嚼蜡(比喻/明喻),枪林弹雨(比喻/暗喻),字字珠玑(比喻/暗喻),冰消瓦解(比喻/借喻),鳞次栉比(比喻/借喻),排山倒海(夸张),羊肠小道(夸张),大动干戈(借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偶、比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偶、比喻)。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参考答案: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格,“晴”实指晴雨的“晴”,暗指恋情的“情”,起一语双关之效。②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格,“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用来比喻满腹“闲愁”的,而这些喻体之间又是以排比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的。③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格,“三千丈”的白发是夸张,把“愁”比作白发,“三千丈”又很形象地表现了“愁”之深重。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把梁上燕和水中鸥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和形态。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例句中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正确选项是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是指巴金本人,而不是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前一个巴金是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其余各句的解释正确。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正确的组合,加强学生对对偶等修辞知识的掌握。正确选项是C。⑤青山有幸埋忠骨,②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对“白铁”,“有幸”对“无辜”,“埋忠骨”对“铸佞臣”。③水淡性泊是我师,⑥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竹直”相对,“性泊”、“心虚”相对,“我师”、“吾友”相对。其他的组合不正确。

四、专题知识扩展

4.1 其他着眼于意义的修辞格

一、夸张:“说过头”

夸张也就是故意“说过头话”。夸张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也常跟比喻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的著名诗句:“白发三千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算得极尽夸张之事。熟语中也经常使用夸张的词语,如俗语“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成语“家徒四壁”、“怒发冲冠”、“余音绕梁”、“刻骨铭心”等。夸张当然不是有意说假话,而是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起到源于真实、超出真实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既然夸张是言过其实,所以不一定只是“夸大”,也包括“缩小”。前一类的例子如矛盾《子夜》:“(她站在暗处不动)满身是耳朵,满身是眼睛。”周立波《暴风骤雨》:“(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菡子《黄山小记》:“急雨过后,水自天上来,白龙骤下,风声瀑声响彻天地之间。”后一类的例子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跟贾母见面时说:“(没读过什么书)不过认得几个字罢了。”赵树理《三里湾》:“(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孙犁《荷花淀》:“(战士们)半眼也没看他们。”

夸张的妙处就在于说的虽不是事实,但却能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和联想。例如说“上刀山,下火海”就极言困难之大;说“垂涎三尺”,“入木三分”,“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极其生动地表现出所要描绘的人或物超乎寻常的某种性质和状态。适度夸张也能使表达平添意趣。例如有文章写南美国家智利的狭长地形:“怪不得有人说,你把头枕在东部的安第斯山上,脚就会伸进太平洋里去。”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人喊:“别挤了,再挤就成照片了!”这些都增添了语言表达的轻松色彩。

二、双关:“一是二”

双关字面上就是有两个意思,不过这两个意思是言在此意在彼,没有明说的意思反倒是主要的。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这一方法。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使用双关手法的经典。歇后语多是利用双关形成的特定熟语形式。例如“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冻豆腐--难拌(办)”,“一二三五六--没四(事)”等。双关主要是利用了汉语中多义词多、同音词多的特点。利用多义词造成的双关叫作“语义双关”,利用同音词造成的双关叫作“语音(谐音)双关”。前一类语义双关的例子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夜正长,路也正长。”其中的“夜”实际指黑暗的社会,“路”实际指人生之路。另外像说“天亮了”,表示“新社会的来临”;说“灯油快熬干了”,表示人生即将走到终点:既是比喻也是双关。后一类语音双关的例子就更多了。上面举出的歇后语的例子就都是语音双关。再如相声里面有一段:“--你说我像皇帝还是像太后?--你是太后(厚),脸皮太厚。”这里就巧妙地利用了语音双关。

适当地运用双关,可以收到寓意深沉、耐人寻味的效果。比如鲁迅自叙“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毛泽东的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都表现了丰富的哲理或特殊的情感。巧妙地运用双关,也能使表达更具特色。如报纸的标题:“调‘茶’团不要再来了”,“成都正在变为‘尘都’”;再如广告语:“足下生辉(皮鞋)”、“生活从头开始(理发店)”、“上上下下的享受(电梯)”、“不打不相识(打字机)”。看到这些利用同音词或多义词创造出来的双关语句,不用多解释,读者一定会心领神会。

4.2 其他着眼于形式的修辞格

一、顶真:“上递下接,首尾蝉联”

顶真,顾名思义,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例如《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老舍《老张的哲学》:“打人就要费力气,费力气就要多吃饭,多吃饭就要费钱,费钱就是破坏他的哲学。”巧妙利用顶真可以给人一种繁弦急管之感。例如《愚公移山》中“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顶真,把世世代代的家族繁衍和移山的信念表达得十分强烈。创作儿歌的时候经常会运用到顶真,所谓的“连锁体”,就是指那些随韵联合、逐句相连的儿歌。例如下面这首欢快的《做习题》:“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学文化,怕动脑,看你怎么学得好?”顶真的修辞使得这首儿歌谐音相接、颇具情趣,充满了跳跃灵动的生气。顶真用得自然,还可以增强叙事状物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看似重复拖沓的叙述,却有别样的韵味。鲁迅在《祝福》里写到“我”和“四叔”的见面时说:“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里用顶真强调了四叔的语序,显得格外严密,而正是这种严密的语序透露出他的虚伪、冷漠和迂腐。

二、回环:“甲乙乙甲,瞻前顾后”

回环,就是前后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只不过颠倒了位置。例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曹禺《王昭君》:“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开头写道:“从门到窗是七步,从窗到门也是七步。”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回环的特点,即:“甲-乙,乙-甲。”这种修辞方式通过回环反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相互依存或者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听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回环在民间谚语中很常用,如“好事不瞒人,瞒人无好事”,“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等。以上的公式是严式回环的形式概括,还有一种宽式回环可以不那么严格,中间可以穿插一些别的成分。例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虽然两个“街灯”和两个“明星”之间穿插了别的词语,但就句子的主干而言,用的仍然是回环的手法。再如郭小川的诗《青纱帐--甘蔗林》:“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起青纱帐!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迷恋;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神往甘蔗林的风光!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这里也是用了宽式回环,一唱三叹,表达了对青纱帐甘蔗林的深情。

五、参考文献链接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积极的修辞和消极的修辞不同。消极的修辞只在使人“理会”。使人理会只需将意思的轮廓,平实装成语言的定形,便可了事。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使人感受,却不是这样便可了事,必须使听读者经过了语言文字而有种种的感触。语言文字的固有意义,原是概念的、抽象的,倘若只要传达概念的抽象的意义,此外全任情境来补衬,那大抵只要平实地运用它就是,偶然有概念上不大明白分明的,也只要消极地加以限定或说明,便可以奏效。故那努力,完全是消极的。只是零度对于零度以下的努力。而要使人感受,却必须积极地利用中介上一切所有的感性因素,如语言的声音,语言的形体等等,同时又使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每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地,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

●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年)

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格亦即运用修辞格,是修辞的常用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运用修辞格,但是,我们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修辞格的运用是经常的、普遍的,因为修辞格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客观地存在于修辞体系之中,供人们为提高表达效果而选择使用。

修辞格和选词、炼句、调音、谋篇等等修辞手段一样,都不出对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诸因素进行调遣和选用的范围。最为明显的事实,是对偶、排比这些修辞格,既涉及对句式的选用,又是对音节的推求;双关、反语、连物这些修辞格,和词汇意义的变动密切相关,其中的谐音双关,除了和词汇的意义发生关系之外,还涉及到词汇的语音形式的调遣和选用。当然,修辞格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选词、炼句、调音的修辞手段。修辞格自身的特点,最为明显的是通过某些特定的形式表现某种特定的修辞意义,比如比喻就有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特定的形式,表达以具体的描绘抽象的、以浅显的说明深奥的这种特定的修辞意义。

汉语历史悠久,没有文字以前,汉语修辞现象我们无从考察,但在文字出现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汉语里的修辞现象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刻辞上,就出现了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格;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诗经》,用到的辞格,多达二十七个。现代汉语的修辞格更是大大地丰富多样起来,而且还不断出现新兴的修辞格,比如“对比喻”等。可以说,我们的国度是一个善于修辞的文明国度。

●倪宝元(《修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我们在讲到各种辞格的作用时,一般都说,“恰当地运用……”将能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加上“恰当地”,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说,要使辞格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运用恰当。所谓“恰当”,一是切合题旨,二是适合情境,用什么辞格要根据表达的要求和表达的效果来定。另一个意思是说,用辞格还是不用辞格,这里面也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决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辞格就生动,不用辞格就不生动。辞格的用与不用也是要“推敲”的。

有些作家,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时,也有把原来用辞格的地方改为不用辞格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下面举一些作家改笔的实例:

1.原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闪电一般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2.原句: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如同小刀一下划开一层粗皮,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刘白羽《同志》,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刘白羽《同志》,见《刘白羽散文选》)

3.原句: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乱头发般的灌木林,前面是浊漳河发酵似的堆积白泡沫的河岸。(刘白羽《同志》,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漂浮满白泡沫的河面。(刘白羽《同志》,见《刘白羽散文选》)

4.原句:路边水洼里翘起坦克的黑影子、伸着细长手指一样指着天空的炮筒,……(刘白羽《在朝鲜的第一夜》,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路边水洼里翘起坦克的黑影子、伸着指向天空的炮筒,……(刘白羽《在朝鲜的第一夜》,见《刘白羽散文选》)

5.原句:要是野兽们不想和平,撒赖逞凶,猎手们,猎户们,活活地熬死它们,挤垮它们!(魏巍《挤垮它》,见《朝鲜通讯报告选二集》)

改句:要是侵略者不想和平,撒赖逞凶,战士们,活活地熬死他们,挤垮他们!(魏巍《挤垮它》,见《谁是最可爱的人》(文学小丛书))

例1原句用明喻“闪电一般”,改句用“蓦地”。例2原句用明喻“如同小刀一下划开一层粗皮”,改句删去不用。例3原句用明喻“乱头发般”、“发酵似的”,改句删去不用。例4原句用明喻“细长手指一样”,改句删去不用。例5原句是借喻,借“野兽们”喻“侵略者”,借“猎手们”、“猎户们”喻“战士们”,改句不用借喻,而用直截明快的叙述。以上是原用比喻后改去不用的例子。下面再举几个原来用“比拟”后改去不用的例子:

6.原句:天是亮的了,但窗上只有滞黯的光,没有清爽的气韵,大概今天太阳是退隐了。(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选集》)

改句:天是亮了,但窗上只有滞黯的光,没有清爽的气韵,大概今天太阳不出来了。(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文集》,第二卷)

7.原句: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的,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子里。(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选集》)

改句:……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文集》,第二卷)

8.原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音是那样嗡嗡不倦。(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音是那样嗡嗡不绝。(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见《刘白羽散文选》)

例6原句用“退隐”,把太阳比作人,是拟人,改句不用拟人,而用一般的陈述。例7原句用“请它们回入”,把衣裳比作人,是拟人,改句不用拟人,而用一般的陈述。例8原句用“不倦”,是拟人,改句用“不绝”就是一般的陈述了。以上是原用比拟后改去不用的例子。当然,还有原用其他辞格后改去不用的,不一一举例了。

作家的这些改笔,给我们的启示是:运用辞格要恰当,是否恰当多推敲。

 

追忆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选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论语选读问仁(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9-03

《论语荷蓧丈人》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05-25

人教版选修《长生殿》与《桃花扇》备课资料07-23

《泪珠与珍珠》备课资料08-09

《听潮》备课资料08-18

《道士塔》备课资料05-17

反语的作用、用法示例、使用反语的故事(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10-15

教材选用方法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选修)08-04

论语全译备课资料07-10

初三语文备课参考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