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1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如何美化作文的语言(一)(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永昌一中 张含光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记叙文语言要有文采主要是指描形绘色、写景状物时能够感染人、吸引人、打动人。这往往 是小小说的语言特色。议论文语言要有文采,实际上是指语言达到形象生动、活泼有味的要求,即形象化的议论。 这往往是议论性散文(或者称为说理性散文)的语言特色。议论文语言形象化的方法主要采用由抽象化思维向形象化思维转化的方式。记叙文语言主要采用别致写景、细腻写人、具体记事等方法。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增强议论文文采的实用方法。
1.美化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窗口,这个窗口要“靓”--即醒目、漂亮。议论文题目《给感情一把尺》《放飞孩子》,记叙文题目《路是月的痕》都比较形象。其他美眉式题目有:矛盾式,如《没有翅膀的飞翔》;并列式,如《诗人、明月、黄花》;引用诗句式,如《独上高楼》;化用歌词式,如《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 2.排偶开头
整句是指字数基本相等,句式基本整齐的句子,对偶、排比就属于整句。如有一学生的作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开头写到: “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这些对人对己的认识显然都是错误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轻视别人。有道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一段话文采思想兼具。再如2008年浙江高分作文《感受乡村》开头:
“在那泥一层,水十层,沙百层,岩石千层的地心,夏榆 在行走,无数的煤矿工人在行走……他们远离世俗喧闹,他们远离日常场景,他们呼吸着千百年来腐朽的气息,他们忍受着黑暗带来的未知与恐惧。然而为了生存,他们选择了黑暗,选择 了在黑暗中行走。” 除对偶、排比开头外,还可以采用比喻手法,设问句式,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的语句,或引入一小故事开头。有一文章议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这一观点,是这样开头的: “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 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3.精致收尾
议论文的结尾一般是总结观点,或发出呼唤,或启发人们思索。结尾往往以情动人。而情要靠有文采的语言来实现。可以采用呼唤式。例如学生议论文习作《如何对待普通学生》的结尾: “我希望社会各方面能理解、尊重那些非优等生,让他们同样迅速成长,为那些小树苗创造良好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小苗会长得高大粗壮,森林不就不断扩展了吗?气候不就变得更快、更好了吗?” 不咄咄逼人,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情理兼具。可以采用反问设问式。习作《读画蛋有感》结尾:
“达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都说明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理直则气壮也。可以警言结尾。古人这方面有许多可学的。《孟子告子下》的结尾: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伶官传序》结尾: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样的结尾胜过千言万语,世代传诵。 4.形象议论
议论时抓住某事物或几件事物的特征进行简洁描绘,叙述中带议论。例如:《也谈“作秀”》开头的引入议论很关键,有同学这样开头:
“作秀是表现自己才华的手段,我们要作秀。” 而有同学这样开篇:
“风拂过水面,留下粼粼波纹;骆驼走过沙漠,留下深深脚印;哨鸽掠过天空,留下串串欢韵;岁月流过树林,留下圈圈年轮。它们,都展示了 自己,而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来,该留下点什么呢?” 后者的形象描述式的议论令人欣赏。形象化的议论要扣紧话题,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服务于观点。而形象议论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令自己的议论语言生动起来。《仙人掌的精神》《枝繁叶茂赖根深》《阳光窗纱蚊蝇》等文,均可采用此法。 5.审美转化
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英雄豪杰之辈与怯懦猬琐之流皆可入文。但我们如果不赋予这些形象以丰富深刻的精神,我们所写的形象就是没有深度、没有美感的形象。狄德罗曾经说过,艺术家首要的重要的任务在于寻找重大的思想。 罗丹也明确指出:“我们在人体中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旧形,而是那好像使身体透明发光的内在光芒。”这里讲的“美丽的外表旧形”,就是纯自然形象;“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就是具有着深刻精神的审美形象。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如果我们抓住了事例的审美形象,将使文章境界大开。如《祖国》一文有这样几句: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当毛泽东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文章中的“放言‘大江东去’”“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悲鸣‘山之上,国有殇’”“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苏东坡、岳飞、文天祥、于右任、毛泽东等人的审美形象。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伟人,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意蕴的精神丰碑,这就是用审美形象铸就的文采。 6.特征比较
闻一多说:“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总体特征或个体特点,分清优劣,褒贬抑扬,对照鲜明,同时显示文笔的灵活,增强感染力。不同事物的特征比较,如《要“野马”不要“毛驴”》一文写到: “‘野马’”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有着一种别人无可比拟的特点,敢闯敢干,并不留恋已有的一切,而是毫不惋惜地抛弃现存不好的东西,去奋力实现美好的愿望。相形见绌,‘毛驴’却往返于千年古道,缺乏蓬勃的朝气,墨守成规,只能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 同一事物前后又有不同的特征意义,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运用了美国康乃尔大学“青蛙实验”的材料,分析道: “青蛙在滚沸的油锅里,纵然一跳,安然逃生,而在悄悄加热的水中,乐哉悠哉,当死亡逼近时,再也没有那一跃的力量,终于葬身锅底。这个故事表明,危难当头,背水一战,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冲出困境,就会柳暗花明;相反,环境舒适安逸,就会消极沉溺,导致身败名裂。因此,孟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在是至理名言。” 这些论述抓住特征进行比较,爱憎分明,是非清楚,振聋发聩,催人奋进,既做到形象可感,同时又能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张含光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如何美化作文的语言一(高三必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汇总07-23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06-08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06-13
高考语文复习提纲资料08-03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分享06-01
2010高考十大热门话题作文题(高三必修备课资料)09-04
数学总复习资料09-29
《总复习》综合资料06-11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复习资料07-02
初中的数学总复习必备资料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