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

时间:2024-11-19 11:10:23 诗琳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大全与写作基础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点大全与写作基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大全与写作基础

  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

  前言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

  一、实词和虚词

  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三、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四、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

  五、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

  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

  3、分数、25‰、几分、几成

  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

  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

  六、量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

  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

  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

  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

  2、动量词:

  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

  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

  七、代词

  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

  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

  八、副词

  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

  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

  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

  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

  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

  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

  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

  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

  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九、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

  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

  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

  十、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

  十一、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

  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

  十三、拟声词

  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

  第二节、短语

  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短语也叫词组。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

  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

  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

  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

  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

  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

  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

  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

  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如: 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它是句子的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

  1、并列复句:

  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

  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

  6、因果复句。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

  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

  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

  第五节、句群

  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初中暂且不学)

  第六节、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

  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语序不对

  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如:“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普遍--的觉悟”的语序应颠倒过来。又如:“你为什么把你妹妹不一块儿带来呢?”“不”应该放在“把”字前边。

  四、结构混乱

  两种句子格式混用,使意思不通。如:“作为学生,一方面要学好语文,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在“也是”之前加“,”号,也可直接删除“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滥用虚词

  用了不该用的词,使句子不通或者语意不明。如:“她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第一个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为了”是表示目的的介词。“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是“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的原因,不是目的。可将“为了”改为“由于”。也可将“怕”改为“不”。这样整个句子就是表示目的的了。

  第七节: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等等。

  一、冒号 :

  表示提示下文和引用。

  二、引号“”

  表示内容是所说的话或是引用来的;表示内容是反语。

  三、括号( )

  表示补充注释前边的内容。

  四、破折号--

  表示解释说明、意思转换、递进。破折号连用表示中间的话是补充说明。它还可以表示语音的停顿、提示下文、声音的延长。

  五、省略号……

  表示内容的省略、说话的中断或断断续续。

  六、顿号、

  用在句子里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或表示次序后边的暂短停顿。

  第二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修辞包含语音修辞、语汇修辞、语法修辞、篇章修辞四类。语音方面如押韵、重音、轻声、儿化、拟声等等;语汇方面如关键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语法方面(句子修辞)即句子的组织、句式的选择;篇章修辞如段落和层次、开头和结尾、衔接和过渡、交代和照应。

  二、修辞格(常见的修辞)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叫比喻。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A、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像……一样、如同……一般”等连接的,叫明喻。

  B、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是、成为、变成、等于”等连接的,叫暗喻,也叫隐喻。

  C、借喻 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比喻除了以上还有:引喻、较喻、修饰喻、同位喻、否定喻等。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让道理浅显易懂。注意:比喻必须不是同一类事物,必须有相似点,且要新颖而不落俗套,变深奥为易懂。

  例:这些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我们是新世纪的花朵。

  秋风横扫着落叶漫天飞舞,我们拍手叫道:“漫天的黄蝴蝶!”

  2、比拟

  把物当人来写,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叫比拟。它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笑了,笑了,你看,我们的到来,让这些花儿笑了。

  敌人嗥叫着冲了上来。

  我的思想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翱翔着。

  3、夸张

  言过其实地强调或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的修辞格,叫夸张。

  A、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方面言过其实,叫扩大夸张。

  例:瞌睡来的时候,眼皮像有几百斤重。

  她每天每一点种都要换一套衣服。

  B、缩小夸张 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方面言过其实,叫缩小夸张。

  例:听说他们回来了,我恨不得一步赶回家。

  秀秀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鹃生缩小了一半。

  C、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同时出现的,叫超前夸张。

  问还没有开始,答就已经完成了。

  他说,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也不能够温暖她冰冷的心。

  枪声才刚响,他就已经跑到了终点。

  4、借代

  借用能替代它的名称来代替它,叫借代。

  例:天上的云姿态万千,有“奔马”、有“鲤鱼”、有“山峰”……

  5、双关

  一句话,兼有两种意思,表面说的是甲义,实际说的是乙义,叫双关。

  A、谐音(近音、同音)双关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旗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B、语意双关

  例:我的墨水太少了。

  眼前太黑了,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么?

  6、反语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叫反语。

  你的武功不错吗,才几下子就把这张死椅子坐活了。

  7、设问--引起注意和思考。

  无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无答,自问自答。

  8、反问--增强语气,引人思考。

  置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有答,问二不答。

  9、拈连

  顺势把甲事物的词语拈来连在乙事物的身上,叫拈连。

  例:八路在前线革命,地主在家乡革命,而你,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革起命来。

  10、仿词

  临时仿造一个新的词语,叫仿词。

  例:经人劝说,她终于从浅闺回到深闺里去了。

  你是家庭主妇,我就是家庭主男。

  管它张介石、李介石,只要不是将介石就行。

  11、对偶

  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对偶。

  A、正对 意思相同或目的相似。例:春天繁花遍野,秋天果实满山。

  B、反对 意思相反或目的相反。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C、串对 上下句构成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串对。

  例: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子。 才饮长沙水,又食乌江鱼。

  12、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例:来的人可多了,有工人,有农民,有警察……

  13、层递(也称递进)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按照事物的深浅、高低、大小、轻重等顺序排列起来,叫层递。

  A、递升 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等顺序一层一层地增加,叫递升。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这样传开了。

  B、递减 和递升相反,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等顺序排列起来,叫递减。例:刚开始时有一大片掌声捧场,不久就只有一小片,再后来才有三五人,到最后连半个掌声也没有了。

  14、反复

  重复使用词、短语或句子,叫反复。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例:天那!天那!天那!

  走啊走,走啊走,终于走出头了!

  你站住!你是好汉的就站住!

  15、对比

  把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叫对比。例:你们都有优点,有的勤劳,有的智慧;你们也有缺点,有的死了未埋,有的埋了未死。

  16、通感

  感觉相通,叫通感。例:她的声音好甜。灯光亮得冷冰冰的。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xiàn,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2.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必看!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必看!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初中文言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相关文章: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教学总结11-06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高三)06-22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网友来稿)10-26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07-17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07-19

《高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0-19

《语法基础知识--词的分类》教(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8-07

古代汉语语法(高三)07-25

古汉语语法 高考复习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