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时间:2024-10-27 04:49:5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课型:讲读

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探究目标:

  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 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 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探究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探究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悟。

学时安排:两课时

学法点拨: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一、 预习--导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一) 初步感知。

1、走近郦道元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出生于宦官世家.。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三峡》简介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     湍(tuān    )     涧(jiàn     )     曦(  xī   ) 啸(  xiào   )  溯(  shù   )   嶂(zhànɡ    )     襄(xiānɡ ) 

奔(bēn    )    属(zhǔ  )

4.填空。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故渔者歌曰:“                         ,                        。”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我的疑问

二、 学习--探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导航: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4.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

5、体验,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②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 巩固--拓展  (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1.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2.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一)知识在身边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

(二)牛刀小试 

a.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填空。

郦道元,_______(朝代),________家。撰《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_____著作,_______、_______,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

(北魏 地理学 《水经注》 综合性地理 文笔绚烂 语言清丽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2.下列描写自然景观的句子,写夏季景色的是( B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什么?

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4.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一、二句和原文哪些句子相照应?三、四句和哪些句子相照应?

(一、二句照应“朝发……千二百里”。三、四句照应“高猿……哀转久绝”。)

b.阅读下文,完成5~14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5.给加粗的字注音。

(1)缥碧________ (2)泠泠________ (3)成韵________

(4)戾天________ (5)经纶________ (6)窥谷________

(1)piǎo (2)línɡ (3)yùn (4)lì (5)lún(6)kuī)

6.下列句子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好鸟相鸣 好:美丽 B.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C.经纶世务 经纶:经办 D.嘤嘤成韵 韵:和谐的声音

7.翻译下列句子。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水冲激岩石,发出泠泠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嘤嘤鸣叫,和谐悦耳。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树间长时间叫个不停,猿猴长鸣不断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们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8.这段写景的文章主要用的表达方式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描写 叙述)

9.文章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先介绍________________,后介绍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奇山)

10.作者借景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表现他超脱世俗,留连于山水的心情。

c.、试一试

11.肖伯纳走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存心要使他难堪的家伙,这个家伙拦住了去路说:“我是不给傻子让路的!”说完他就横在路中间了。

此时肖伯纳怎么说才能以牙还牙?假如你处在这种场合下该怎么办?

肖伯纳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却相反。”(此题开拓学生思维,能自圆其说即可)

(三)决胜中考

阅读[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3.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4.“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阅读[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5.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张雨

【三峡(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09-05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10-08

八年级语文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5

巴东三峡之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7-07

浅谈学案设计07-13

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20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1(人教版九年级必修)08-24

正确使用虚语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12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09-03